土鳖养殖幼虫、中虫的管理_养殖方法
土鳖养殖幼虫、中虫的管理
幼虫孵化出来后,便与卵块分离。筛出的幼虫连同饲养土一起放入坑池内或盆内饲养。幼虫的放养密度应大一些(0.3-0.4公斤/平方米,约8-10万只),密度大便于饲喂、观察。
在孵化过程中会有部分螨虫带入坑池内,数小时后饲养土表面会有螨虫出现,并吃食体弱,碰伤的幼虫,螨虫入土不深,用括板把表面的螨虫连土括出,筛掉。
幼虫出壳后5天内不吃食,这时土鳖并不需喂,但螨虫需要吃食。用拌好的麦麸抓成小团,一平方米面积放3-5个,数小时后螨虫会爬到麸团上吃食。只要把带有螨虫的麸团抓出便可。经过3-5天便可基本消灭螨虫。
放养幼虫的饲养土不必太深,有8厘米即可,以后随着分池饲养逐渐加深饲养土,中虫10-12厘米。成虫饲养温度在32摄氏度,中虫在30摄氏度。
幼虫出壳后5天开始吃食。这时需喂部分麦麸,瓜果的花,小白菜,南瓜丝等。麦麸最好用细眼筛筛过后泡制。幼虫的吃食量很小,在投喂时要注意适量。
幼虫经7天饲养后蜕第一次皮。蜕皮的1-2天期间不吃食。蜕下的皮是黄色。聚留在饲养土表面,再经过20天后脱第二次皮,此时的幼虫吃食量大增,活动量也大,这时便需第一次分池。分池时连土带虫扒出二分之一放入另备的空池或盆内,括平,然后填放新的饲养土,略超过原来的饲养土深度,分池饲养土如果温差太大,应预热才能进池。
随着幼虫不断长大,养殖密度也变得过大。如用手翻动饲养土,虫子和饲养土的比例达到1:4,喂食时饲料撒下去,土表呈波浪形翻动,就表示要重新分池了。
幼虫经过3-4次分池便长成中虫,这时预算的坑池内可养满,没有空余面积了,经拣雄后中虫不再分池,直接长成成虫。
中虫的管理较为粗放,饲料也是需粗放一些,能吃饱就行。
上一篇:农家养兔有“八忌”_养殖方法 下一篇:大棚肉鸭育成期饲养管理_养殖方法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