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奶牛疥癣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25

奶牛疥癣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郭宗雨

(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 166200)

奶牛疥廨病是疥螨和痒螨在牛身体表面皮肤寄生引起的,该病临床中以慢性皮肤炎症为主要症状,传染性强、扩散范围大,对牛群危害较为严重。

1 病原和生活史

疥螨:疥螨寄生在皮肤角质层下,不断在皮内挖掘隧道,并在隧道内发育和繁殖。疥螨成虫虫体小,长0. 2~0.5mm肉眼不易看到。体呈圆形,浅黄色,体表生有大量小刺。前端口器呈蹄铁形。虫体腹面具有4对粗短的足,后两对足不突出体后缘之外,每对足有角质化的支条。无吸盘足的末端则生有长刚毛。

痒螨:痒螨寄生在皮肤表面,虫体呈长圆形,较大。口器长,呈圆锥形。4对足细长,尤以前两足更为发达。雌虫第三对足上有两根刚毛。雄虫第4对足短且无吸盘和刚毛,尾端有2个尾突,在尾突前方腹面上有2个性吸盘。

生活史:疥螨和痒螨会在奶牛体表进行繁殖和生长,从虫卵到成虫的各个阶段都是在奶牛体表进行的。痒螨寄生在奶牛体表的时候,会持续的挖掘隧道,在内部进行繁殖,大约1个发育周期是8~22天。完成了繁殖和发育共需要10~12天,该疾病可以由患病牛接触健康牛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和患病牛使用过的器具接触而传播,感染性极强。

2. 临床症状

刚刚发病的时候,疥螨主要造成危害的地方就是比较柔软、毛发较短的地方,面部、颈部、尾根等都是比较容易被感染的地方,然后从这些地方进行延伸扩散。痒螨最初是在被毛周密,温度恒定的地方开始繁殖,从背、臀、肩甲等部位进行延伸扩散。初期虫体身上有小刺和刚毛,还会分泌毒素,所以患病牛有瘙痒感,会在墙壁、栏柱等地方摩擦。阴雨天气时,该情况会更加严重,瘙痒更加明显。因为摩擦和啃咬,导致这些部位出血水疱和破损等,然后会结痂,再脱落,炎症范围不断扩大,由于瘙痒,奶牛无法进行正常的进食,休息也不充足,所以会逐渐消瘦,严重的会死亡[养殖网:www.613935.com/]。

3 综合防治措施

寄生虫疾病的危害由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3个部分构成,任何一个部分被控制住,就能够将寄生虫疾病的危害消除,预防其发展和传播。

传染源是携带寄生虫的患病家畜,寄生虫在患病牛身体内生长繁殖。寄生虫能够在血液、粪便、排泄物等生存,将发育至某阶段的寄生虫排出,置于外界环境,然后通过传播途径感染其他家畜。

感染途径是传染源通过某种方式进入其他健康家畜的渠道和途径。常见的奶牛被寄生虫感染的途径如下:①从口部进入,奶牛因为吞食了被寄生虫卵感染后的饲料、水、土壤等,具有侵袭性的幼虫会以牛为宿主,多数的寄生虫疾病都是从口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的。②皮肤感染,一些寄生虫能够从牛的表皮进行侵入性啃噬,进入奶牛体内,将感染期虫体买人奶牛体内,导致感染。③接触传染,健康牛和患病牛进行体表接触,或者是和被感染的器具接触,导致了寄生虫的侵入感染。

寄生虫病的防治应该是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通过预防将疾病消除在源头。各地区的流行性寄生虫疾病应该仔细调查,制定相应的预防计划,每年都要采取驱虫措施。①消除传染源,每年春季要求对犊牛群进行驱虫工作,发现被感染的患病牛要将其隔离,然后积极的驱虫治疗,驱虫时以高效、光谱、低毒、无副作用的驱虫剂为首选。当地如果流行某种寄生虫疾病,应该要定期使用药浴来预防。引入的外地牛只,必须要严格的进行疫病检查,确定没有任何疾病后,再合群。对疑似的患病牛只,筛选出来,观察隔离饲养,饲养员定期对饲喂器具消毒,避免通过器具传播寄生虫卵。可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口服或皮下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 2mg。此类药物对螨病有良好效果。病牛数量多而且气候温暖的季节可选用溴氢菊酯,剂量为每千克体重500mg喷淋;或用双甲脒剂量为500mL,涂擦;也可选用药浴,0. 05%辛硫磷乳油水溶液、0.05%双甲脒溶液。驱虫后及时收集奶牛排除的虫体和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散播。②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驱虫要有相应的计划和目的,这样能够保证高效,可以先进行检验和化验,逐个治疗。夏秋季的时候要做好防蚊蝇工作,对疥螨、虱子等体表寄生虫疾病感染情况加强检查,杀死环境中的虫卵,切断传播途径。③完善饲养管理,提供优质饲料,不要使用被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奶牛体表使用杀虫剂、驱虫剂来喷洒,清洁奶牛生存的环境,保持干净,及时处理奶牛的排泄物,通风换气,对患病牛进行治疗。④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根据当地情况,如化学剂、生物并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辟新渠道,施发农药化肥等方法消灭中间宿主。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