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养殖技术_养殖方法
梅花鹿养殖技术
对我国鹿发生的猝死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因学研究表明,鹿猝死主要由巴氏杆菌和魏氏梭菌感染所致。此外,大肠杆菌、腐败梭菌等多种细菌也可导致鹿猝死。在缺硒地区,硒元素缺乏也是鹿猝死的主要原困。
鉴于鹿“猝死症”发病急,往往见不到前症状突然死亡,几年来,在试验基点受取疫苗免疫接种、补硒和使用微生态制剂及鹿场的严格兽医卫生防疫制度等综合性措施,对鹿“猝死症”进行防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鹿巴氏杆菌、魏氏梭菌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巴氏杆菌疫苗接种效果:对吉林省3个国营鹿场630只鹿进行免疫注射,连续使用疫苗3次,观察200天,另设720只鹿不接种该疫苗,对免疫期间两组鹿发生的猝死进行病原学检验,结果表明,630只免疫鹿中仅2只鹿发生了巴氏杆菌感染猝死,死亡率为100%(2/2);720只 未免疫鹿16只发生了巴氏杆菌感染猝死,死亡率亦为100%(16/16),发病率降低了6.9倍,死亡数降低了7倍。
魏氏梭菌疫菌接种效果:对吉林省2个鹿场,辽宁省1个鹿,2年中定期接种魏氏梭蓖疫苗3次,总计免疫鹿580只,未免疫鹿820只作对照,在整个疫苗免疫期间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发生的猝死鹿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确定魏氏梭菌感染死亡率,结果表明,免疫鹿群仅1只发生魏氏梭菌感染而发病死亡,发病率为0.17%,而未免疫组有14只鹿发生魏氏梭菌而死亡,发病率为1.70%(14/280),发病率明显降低。
通过小区域试验,对吉林、辽宁、黑龙江省的12个鹿场和8个个体养鹿户鹿进行免疫接种,巴氏杆菌疫苗接种鹿13600只,魏氏梭菌疫菌种鹿12700只,经对疫苗免疫效困进行追踪调查表明,用户一致反应疫苗使用安全,有效地控制了巴氏杆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猝死。
对初生仔鹿,用0.1%的亚硒酸钠-VE预防和治疗,剂量为5ml,有白肌病症状的注射两次,初生第三天一次,隔7—10天再一次,无症状的仅于初生第3天预防性注射一次即可。预防性注射100%不发病,有症状的治愈率平均达97%。
2.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采用需氧的芽胞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和酵母菌制成的,为液体型,该制剂对调节和维持消化道菌群平衡、预防和治疗菌痢效果显著。鹿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如配种、长途运输、饲料突变仔鹿生后的白痢、低温多雨等常发生猝死。而多数病例都表现消化道菌群失调、以重度的出血性肠炎和血痢为特征,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应激前的预防,显著地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如在某场对40只初生仔鹿灌服该制剂,5ml一次,对照组选出40只不灌服,结果试验组2只发生白痢,而对照组7只发生白痢,发病率降低了3.5倍。
3. 急性死亡
当鹿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死亡时,应立即采集病料送检,及早确诊,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感染初期,减少死亡度。
4. 预防
鹿场一年要进行二次大消毒,即在每年的4—5月和9—10月彻底清除粪便后实施,消毒药物建议使用高效碘和火碱。鹿场应建立健全严格的兽医卫生防疫制度,要有单独的剖检室,不可随意在鹿场解剖鹿而污染场地造成病原扩散。
鹿“猝死症”的综合防制
梅花鹿仔鹿饲养管理是否适宜,往往会引起仔鹿大批死亡。经查,造成仔鹿死亡的原因依次为难产死亡>原因不明死亡>弱胎、畸形死亡>母鹿恶癖致死>“三炎”死亡>创伤死亡。为此,在仔鹿的哺乳期应做到:必须加强对产仔母鹿群的看护;加强对初生仔鹿的护理;正确设置鹿保护栏;仔鹿的适时合理补饲等。离乳后应做到:适时进行母仔分群;饲养密度适宜;加强驯化等。由于采取了上述适宜的饲养管理措施,大大提高了仔鹿的成活率。
上一篇:如何快速育肥肉驴_养殖方法 下一篇:蛋鸡多喂维生素的危害_养殖方法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