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烂铃病的防治方法
烂铃从8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8月下旬到9月中旬是烂铃高峰期。烂铃发生的棉株部位,是由下而上、由内向外发展,主要发生在下部1~5果枝上的内围铃,上部铃和外围铃很少。造成烂铃的主要原因是多雨、高温、病虫危害、通风透光不良、田间管理不当等。近年来随着“两膜”栽培和抗虫棉的普及,烂铃呈现提早和上升趋势。因抗虫棉结铃早而集中,抗病性能低,故此烂铃发生比非抗虫棉早而重。用“两膜”栽培的抗虫春棉,烂铃比常规栽培的非抗虫棉烂铃时间早10~15天,烂铃多61.3%~123%。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烂铃病。
早发棉田摘早蕾
运用棉花自身较强的调节补偿功能,在早发的基础上,通过摘早蕾新技术,将棉花结铃盛期调节到最佳时期和最佳部位上,可使烂铃大幅减少。其技术要点:选择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并具备一定的水浇条件的早发棉田。该技术适用于我国黄淮海及长江中下游棉区的“两膜”春棉。摘早蕾的时间、数量和方法。在黄淮海棉区,摘早蕾的时间6月20日~6月26日。5月底至6月5日现蕾的,每株摘去下部1~5果枝上6至8个早蕾;6月6日至6月11日现蕾的,每株摘去下部1~3果枝上4~6个早蕾;6月12日后现蕾的不宜摘早蕾。加强田间管理。摘早蕾后,要加强田间管理,控晚蕾,防止棉花贪青晚熟。黄淮海棉区,应在8月8日~8月15日,通过打边心来控晚蕾。
因地制宜及时化学调控
在多雨年份和水肥条件好的杂交抗虫棉,化学调控尤为重要。棉苗出现旺长苗头时,是化控的最佳时期。化控需从蕾期开始,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关键时期。棉苗长到7-8片叶进入蕾期,蕾期发生旺长时,每亩用缩节胺0.7~1克,对水15~20公斤,盖顶喷洒一次。花期每亩用缩节胺2~3克,对水40公斤喷洒。长势旺的,打顶后6~8天,每亩用缩节胺2~2.5克,对水40~50公斤盖顶喷洒一次。通过“化控”达到棉行“下封上不封,中间一条缝,阳光照得进,空气又流通”的状态。
搞好整枝和推株并垄
对发生郁蔽棉田,用打边心、去赘芽、剪空枝、打老叶、推株并垄、拔除空棵等办法,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烂铃发生发展。对密度大、生长旺的棉田,秋雨多时,需推株并垄2~3次,以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烂铃,促进成熟。推株并垄,宜在晴天下午进行,次与次之间,需间隔7-10天。
做好棉田排水防涝
雨季来临前,及早疏通排水系统,做到大雨过后无涝害发生。遇连绵秋雨时,即便田间不出现积水,也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导致烂铃发生,运用划锄晾墒等办法,降低田间湿度。棉花开花后,分期进行培土,对预防棉株倒伏,防止雨后田间积水,降低土壤湿度,控制病菌繁衍,减少烂铃有良好效果。
及时防治病虫害
棉铃虫、玉米螟等危害棉铃后形成孔洞,雨水灌入引起烂铃。病菌引起的烂铃,多发生在植株下部的1-5果枝、铃期40天以上的大铃上。及时防治病虫害,减少棉铃伤口,避免病菌和雨水浸染,可有效减轻烂铃。烂铃发生初期(烂铃植株达0.1%)喷药防治效果良好,如果烂铃发生较重时再喷药,效果就很差。可选用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1∶1∶200倍波尔多液进行田间喷洒,每亩每次喷洒药液45~60公斤。要对准棉株中下部的青铃喷洒均匀,间隔6~8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在86%左右。喷药前,采摘吐絮棉铃,避免因喷药而降低纤维质量。可结合防治第4代棉铃虫,在杀虫剂中加入防烂铃的杀菌剂,这样既防治害虫,又能预防烂铃。
及早采摘烂铃
在烂铃发生期间,及时深入田间仔细查看,发现烂斑棉铃、虫蛀棉铃,随时采摘抢晴天晾晒。将采摘下的棉铃先放入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捞出晾晒,可促进棉铃迅速开裂,收到改善纤维品质、减少损失的效果。
上一篇:夏玉米免耕直播技术要点 下一篇:辣椒烂果怎样防治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