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景宁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景宁畲族自治县地处浙西南山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地已演变为纯单季稻耕作区,常年单季稻种植面积在4666.7公顷上下,其中单季杂交稻近4200公顷。自2010年开始,稻瘟病在全县各地普遍偏重发生。为了明确我县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原因,笔者通过参阅有关资料,结合自身生产实践,现将景宁稻瘟病发生的原因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加以总结归纳。
一、稻瘟病偏重发生的原因分析
1. 品种抗性丧失
近几年多点调查结果表明:中浙优1号在分蘖期、穗期的稻瘟病发病率均比中浙优8号等品种高很多,可见在当前育种单位倾向于垂直抗性育种的大气候下,连续长年大面积种植某一水稻品种,以致品种抗性损失,是引起稻瘟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潘学贤等,2004;李兴汉,1986)。
2. 地理气候条件适合于发病
我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水稻的几个最易感病期恰逢雨季,极有利于稻颈瘟病的发生为害,一旦品种抗性丧失,且大面积推广种植,极易引起病害的流行(彭洪江,孙小红,1995;汪守桢,2011;彭洪江,饶宗文,1995)。
3. 菌源充足
病草上越冬的病菌是翌年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加上多数农户对种子消毒、病草处理并不重视,随意丢弃病草现象极为普遍,病菌的连年积累成为稻瘟病发生为害的又一重要因素。
4. 植保知识欠缺
目前留守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人、妇女等,他们缺乏科学防病知识,忽视稻瘟病的为害或发现病害后喷药方法不当,导致防治效果不好。
5. 农作措施落后
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需要多项措施综合协调应用,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控效果。而在我地,生产设施落后,施肥不当,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催芽播种等现象普遍存在。
6. 病菌产生抗药性
当地众多农户对新农药接受程度低,习惯于长期使用多菌灵、硫菌灵、三环比较*等防治稻瘟病,用乐果等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致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增加了药剂防治难度(郭梅等,1997;李科,2010;黄星,2002)。
二、防控对策
1. 选育抗性品种
选育和推广种植抗性品种,是稻瘟病防控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
2. 适时更换品种
农业技术部门应在育种家们不断育成推出新品种的基础上,根据《种子法》规定的程序要求,通过试验、示范,规范有序地为当地适时推荐接替更新品种。
3. 诱导抗性应用研究 植物诱导抗病性,因其具有抗病系统性、广谱性和持效期长的特性,已普遍引起了应用研究者们的重视,成为作物病害防控新的技术内容,马忠华(1997年)、陈桂华等(2005年)、沈瑛等(1990年)、李静波等(2008年)、葛秀春等(1999年)就稻瘟病的诱导抗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应用研究与报道,但该项技术目前在生产上并不多见,今后应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尽快地将这一新技术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4. 普及植保知识
通过植保知识的宣传培训,建立健全基层植保服务体系,组建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现代化信息技术装备植保服务体系,整合学科专业技术优势,探索完善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在生产实践中的普及应用,为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可持续控制,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田玉斌等,2012)。
5. 优化农艺措施
一是借力于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加快良种推广应用步伐,及时更换抗生、优质、高产品种,充分发挥良种在生产上的积极作用。二是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通过落实作物生境调节措施,合理作物、品种布局,提高作物生境生物多样性,增进生态系统稳定性,延续品种抗病性能(马桂莲,2010;王晓鸣等,2000;赵学谦等,2006;王继春,2005;王寒等,2007;马辉刚等,2007;程永盛等,2000)。三是推广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衡作物养分供应,提高养分利用效率,避免重施化肥,加大有机肥投入,扩大种植绿肥作物,深化作物秸秆等的综合利用(夏君等,2011;赵文昌,1982)。四是改变传统落后的灌水方式,在搞好农田整治的基础上实行“三沟配套”,推广垄畦栽培、湿润灌溉技术(www.613935.com/),因田块细小难以实现“三沟配套”的,也应开设迂回灌、排沟,避免冷泉直接灌溉,及时搁田,增进根系活力,提高植株抗性水平(陈明我等,2004)。五是进行种子消毒处理,搞好田园卫生,及时处理病草、病谷,压低菌源基数,减轻发病几率(刘建敏等,1999;赵耀,1996)。六是改变施肥管理偏迟的不良习惯,及时耘田施肥、除草,促进植株早生快发,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七是研发与推广应用植物源、矿物源、微生物农药品种,实行混药兼治,减少用药次数,交替轮换用药,缓解病虫抗药性,以减轻农业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任金平等,2004;杨义钧等,2008)。八是畅通植保技术信息传递渠道,提高植保技术服务水平和实践应战能力,有效指导农户和专业组织开展“精准化”防治,将水稻病虫害防治在发病始期和低龄阶段,有效提高防治效果(劳飞娟,2010)。
6. 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
通过建立社会化植保服务组织,为农业生产提供植保技术信息传递与服务,依托先进、实用的设备和技术,有组织地为农户开展契约式的病虫统防统治承包服务;根据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按照专业化统防统治的组织形式,开展适时统一连片防治,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实现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可持续控制,保障农村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农业局 邮编:323500)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