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力强、株型紧凑和半紧凑、耐密性好、增产潜力巨大、穗大粒多、蛋白质含量高的大穗型优良品种。

2 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种苗质量,因此播种前要精选种子,除去杂粒、小立、秕粒、霉变、破碎及病虫粒。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以实现1次播种保全苗,播前应在晴天晒种2~3d。通过晒种可促进种子后熟、降低种子含水量、增强种内酶的活性、杀灭种皮上的病菌,确保苗全、苗壮。播种时做好种子包衣处理,以防地下害虫为害。

3 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早播能够充分利用早春低温干旱的环境,促使地下部分迅速生长、根系发达、节间缩短,提高玉米吸肥、吸水及抗倒伏能力。早播能够增加玉米的光照时间、延长营养生长期、增加干物质积累,有利于增产。当5㎝低温稳定通过10~12℃时即可播种,一般在4月20日前后播种。

4 合理密植

要因品种、因土壤、因肥力状况合理密植,这样才能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种植密度要因品种和土壤肥力而异,平展型、晚熟品种、平肥地宜稀,一般保苗4.2万~4.8万株/hm2;紧凑型、早熟品种、坡薄地宜密,一般保苗5.25万~6.00万株/hm2。改传统的大垅栽培为大小行种植,大行距70㎝、小行距40㎝,适当增加株距能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能提高玉米的抗病抗倒能力,而且还能充分发挥玉米边际效应强的特点,从而达到玉米高产的目的。

5 除草

一般在浇出苗水后使用化学除草剂,一般每667㎡用40%玉丰悬乳剂165g或40%乙阿悬乳剂180ml。严禁点燃麦茬,以防燃烧后的麦灰与除草剂发生反应而降低药效。

6 科学管理,合理施肥

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有足够的肥料做保证,要施足底肥,促进苗齐、苗壮,为后期丰产打好基础。按亩产700千克产量指标,总需肥量为667㎡施纯氮20~25kg、五氧化二磷4~6kg、氧化钾4~5kg。在施肥方法上,实行分次施肥,底肥攻穗肥、攻粒肥合理搭配。一般每667㎡施磷酸二铵10~15kg、(www.613935.com)钾肥8~10kg、锌肥1kg做底肥,边施肥边盖土,以提高肥效。用玉米播种机随着玉米播种一起测播下去。

7 合理灌溉

7.1 拔节期

玉米苗期植株较小,耐旱、怕涝,适宜的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0%~65%之间。一般情况下可以不浇水,但玉米拔节后植株生长旺盛,雄穗和雌穗开始分化,需水量增加,因而需多浇水,墒情不足时浇小水。

7.2 大喇叭口水

该期进入需水临界始期,不能缺水,地皮干就得浇,此期如果干旱会导致小花大量退化,容易造成雌雄花期不遇。

7.3 抽穗开花水

玉米抽雄开花期前后,叶面积大、温度高、蒸腾蒸发旺盛,是玉米一生中需水量最多、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此期为需水高峰期,应保证充足水分,如地表土手握不成团则应立即浇水,浇水一定要及时、灌足,不能等天靠雨,若发现叶片萎蔫再灌水就会减产。

7.4 灌浆水

籽粒灌浆期间仍需要较多的水分,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低于70%就要灌水。此期应保持表土疏松、下部湿润,保证有充足的水分,遇涝注意排水。

8 病虫害防治

8.1 苗期

苗期的虫害主要有地下害虫、蓟马、黏虫。

(1)蓟马常群集在玉米心叶内进行为害,被害玉米叶片上出现黄白色斑纹,严重时叶片扭曲畸形。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对叶片和心叶进行喷施防治。

(2)黏虫是一种暴食性害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进行为害,发生时能将叶片全部吃光。可用5%氯氰菊酯1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3)小地老虎常潜伏在苗心,叶被害后呈缺刻或仅留表皮成透明空洞。3龄以后躲入土中,昼伏夜出,能将玉米嫩茎从基部咬断。可用药剂拌种进行防治,播种前1d,用50%辛硫磷乳油50ml加水1.0L,混匀后均匀喷洒在20kg的种子上,阴干后播种。

8.2 心叶末期和穗期

(1)主要害虫有玉米螟和蚜虫等。玉米螟可造成玉米花叶、钻蛀茎秆、为害雌穗和雄穗。防治应在心叶末期进行,采用“三指一撮”法,每667㎡用1.5~2kg的1.5%辛硫磷颗粒剂或克百威颗粒丢心,防治效果明显。

(2)主要病害有纹枯病、黑粉病、大小斑病。黑粉病的防治可采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g,加50kg种子拌种预防。如发现田间有发生黑粉病的植株,应及时拔除。纹枯病和大小斑病的防治在大喇叭口期前,每667㎡用50%多菌灵或15%三唑酮100~150g,对水50kg喷雾防治。

9 隔行去雄

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去雄后可以节约养分供雌穗发育,保证籽粒饱满;其次,去雄可以减少雄穗遮光,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三是可以将部分螟虫带出,以减轻虫害;四是在作业时可起到人工授粉的作用,以减少秃尖、缺粒的现象。隔行去雄一般可增产5%~8%。

10 适时收获

当玉米苞叶变白、籽粒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基部形成黑粉层时,玉米就已经成熟,应及时收获。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