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急!麦田大片发黄 怎么回事?【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急!麦田大片发黄 怎么回事?

近日,丰收邦频频接到农友来电,称自家小麦大面积发黄,求解。江苏徐州、河南平顶山、河北邯郸三地都有。不知道有没有其他的地方也出现发黄情况?今年的麦田发黄又有何特殊之处?急!麦田大片发黄 怎么回事?具体原因一起来关注一下:

▲麦田大面积发黄

案情一、二

(原因相同)

致电1

江苏徐州朋友:

自家种了60多亩小麦,去年发黄的面积很小,今年一下子就有15亩的小麦都发黄,明年要流转数百亩来种,照这速度发展下去明年的小麦可咋办呀?

经过简单交流,大致情况如下:

发黄的小麦茎基部有像云彩一样的病斑,去年小麦发黄的地块今年依然出现了这种情况,并且程度更加严重。去年是小面积的出现,今年发生的面积更大。春节前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开春后连下了几场雨,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了,并且发展比较快。

致电2

河南平顶山朋友

自己家和邻居家的麦子都出现了发黄的现象,从老叶开始发黄,有的叶子全部都黄,有的是整个叶子黄的,有的是叶子上半部分先发黄,拔出来的根有很多糟的。这种情况该咋办,是不是需要用药?

经过沟通发现:

播种时选用的种子稍微有点发霉。

原因分析

从以上两个地方用户的反应来看,小麦应该得了纹枯病、根腐病,也有不同程度的沤根。

▲小麦纹枯病

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土壤有菌、种子带菌、连绵阴雨等恶劣天气。

1.土壤带菌

小麦纹枯病和根腐病是土传病害,病菌会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去年小麦生过病以后,病菌就会在土壤中继续存活,在温湿度合适的时候会萌发,危害下茬小麦。

2.种子带菌

跟往年比起来,今年情况比较特殊。

由于去年麦收时节,大部分地区出现了连阴雨,小麦的收获和晾晒都成问题,这种情况下导致部分小麦种子活力降低,有的甚至出现了轻微的发霉。

很多人觉得用这种麦子做种子也没什么,晒晒就行了,结果可想而知。

3.天气原因

雨水多,光照不足,土壤粘重,灌溉水量大,排水不及时等情况下根腐病、纹枯病多发。

案情三

致电3

河北邯郸的朋友

自家麦子发黄,拔出来看了一下,麦株的茎基部是灰黑色的,有的上面还有一层黑色的蜘蛛网样子的东西。很多邻居家的麦子也是这样的,有人说是全蚀病,全蚀病是什么病?该怎么办呢?

原因分析

深入交流后确认,确实是全蚀病。

在小麦的众多病害中,全蚀病一直不是主要病害,相对来说收到的关注比较少,很多人对此了解不多。但最近几位来自河北地区的农友反映当地的全蚀病很严重。

▲小麦全蚀病

应该怎么办?

不管是小麦的纹枯病、根腐病还是全蚀病以及其他病害,防都要重于治,病害预防可谓事半功倍。

这三种病害的防治措施基本相同,可以综合起来进行防治。

1.选种

选种一定要选用优质的种子,质量好的种子活力高。同时还要格外注意两方面:一个是选抗病品种,一个是选不带菌的种子。

小麦品种有很多,不同的品种,特性不同,抗的病害也会有所差异。比如,每年都会发生纹枯病的地块,就一定要选择抗纹枯病的品种。

还有一点,在选择麦种时,一定不能带菌,并且不要在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地块选种。

2.拌种

在众多防病措施中,播种前拌种,是防病最好的方式之一。

可以选用的药剂有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咯菌腈、福美双、多菌灵、嘧菌酯、腈菌唑等。

3.用药

如果小麦已经出现发黄这种情况了,一定要及时用药。可以用苯甲嘧菌酯、丙环唑、己唑醇、福美双、咯菌腈、申嗪霉素等。发病重的,可以间隔10天以后,再喷一次。

▲打药

4.排水

连绵阴雨、地势低洼、土壤粘重、通透性差等条件,均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容易形成渍害,出现根腐,并加重小麦其他病情的发展。

最好适时进行中耕,不仅能破除板结、提高土壤通透性,还能降低湿度、提高温度,减轻沤根以及其他病害的发展程度。

其他原因

引起小麦黄化的不止上面这几种病害,还有其他很多原因。

1.药害

药害尤其是除草剂药害,是很常见的引起小麦发黄的原因。

(1)用药不当

小麦当季农药使用不当,会出现药害,比如药剂选择不当,用药时温度过低、浓度偏大、重喷等都会导致药害的出现。

(2)换茬问题

前茬用的除草剂药效比较长时,也会在下茬作物上表现出来。

尤其前茬种的是花生、大豆等(圆叶植物)作物时,用的除草剂很容易对小麦(尖叶植物)产生不良作用。

另外,如果前茬是玉米,使用莠去津的情况下,小麦也会或多或少地受到伤害。

2.土传花叶病毒病

小麦发生花叶病毒病也会发黄,这种病一般是在冬前侵染的,因为温度较低,所以在小麦越冬期,病毒是呈休眠状态的,到了春天才表现症状。

3.秸秆还田

在解决秸秆去向的这个问题上,秸秆还田确实是个好方法,但是操作不当也会出现问题。

在现在的很多小麦产区,秸秆还田的深度普遍较浅,土壤不实,小麦扎根困难,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成问题,麦叶发黄也就难免了。

也有秸秆还田不均、分散不匀的现象,尤其在施了化肥以后,局部会出现麦苗烧根,叶片发黄。

秸秆还田要深,最好要达到20~25cm,即使每年做到耕深都这么深有难度,最少也要3年深耕一次。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