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与防治对策【库百科农业网】
沛县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与防治对策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徐州地区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重大灾难性病害,是由媒介昆虫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病毒病,也是江苏地区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徐州地区近五年发生较轻,而2008年发生比较严重,一般田块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田块高达80%以上,致使水稻严重减产。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面积大、分布广、为害重、损失大,已成为水稻重要病害。
1 典型症状
病株分蘖增加,全株矮化,叶片短阔、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叶色深绿,剑叶或上部叶片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剥去叶鞘可见倒生须根,病株茎秆表面有乳白色的大小1~2 mm的瘤状突起(手摸有明显粗糙感),瘤突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为乳白色,后期呈褐黑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而异,早期感病的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不抽穗或穗小,结实不良。水稻不同生育期染病后,其症状略有差异。苗期发病的,心叶生长缓慢,叶片短宽、僵直、浓绿,叶脉有不规则的蜡白色瘤状突起,后变为黑褐色,且根短小、植株矮小、不抽穗,常提早枯死;分蘖期发病的,新生分蘖先显症,主茎和早期分蘖尚能抽出短小病穗,但病穗缩藏于叶鞘内;拔节期发病的,剑叶短阔,穗颈短缩,结实率低,叶背和茎秆上有短条状瘤突。
2 发生规律和特点
2.1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消长规律
经植保部门调查发现,沛县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在秧田出现1个峰次,在大田出现3个峰次。秧田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15日前后,移栽大田第一发病高峰出现在6月30日,第二峰、第三峰分别出现在7月14日和8月9日前后。
2.2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灰飞虱成虫的消长关系
研究表明,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消长与灰飞虱成虫的消长密切相关,灰飞虱成虫高峰后出现黑条矮缩病的发病高峰。
2.3 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特点
2.3.1 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
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发现,豫粳6号、(www.613935.com)连粳3号等品种发病较重,抗病品种有盐粳1439、204等。
2.3.2 地域间差距明显
由于地区种植品种、栽培管理的不同,地域间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程度也不同,如沛县城区南部落谷偏晚、栽插期偏迟,有效减少了一代灰飞虱成虫早期虫源的迁入,降低了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程度;相反,城区北部落谷早,秧田期灰飞虱迁入量大,黑条矮缩病发病程度重。
2.3.3 偏施氮肥田块发生重
秧田期和本田前期氮肥施用量过大,致使秧苗氮素含量高,导致秧苗旺长,易引起灰飞虱传毒为害,致使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加重。
3 重发原因
3.1 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
受产量及农民种植习惯影响,沛县豫粳6号、连粳3、徐稻5号种植面积大,3个品种的种植占全县水稻面积的60%以上,这些品种都感病严重。经植保部门调查,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大多数水稻品种中均可发生,一般粳稻比籼稻易感病,如连粳6号、连粳3号、盐粳93538、徐稻5号、淮稻5号发生比较严重,矮秆比高秆更易感病,其中以徐稻5号病情最重,恰恰这些感病品种均是沛县栽培的。
3.2 栽培方式
沛县大面积应用套播方式,使灰飞虱得以直接从麦田转到稻田,灰飞虱的成活率大大提高。其次,群体质量栽培的推广使得稻田播量和大田栽插密度大幅度下降,肥水用量不断增加,稀播壮秧促分蘖,为灰飞虱提供丰富的食料,也使灰飞虱的传毒概率显著提高。
3.3 化防质量差
首先水稻中后期用药次数的减少和药剂种类的变化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繁殖。随着防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褐飞虱防治策略由“治三压四”调整为“治二压三控四”,吡虫啉、扑虱灵等防治飞虱的有效药剂使用量明显减少,8月下旬以后基本不再用药,使灰飞虱第四代有近两个月的时间处于失控状态,繁殖倍数大大提高。此外,目前本地区大面积推广使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剂。据研究报道,三唑磷对飞虱的生长发育有刺激作用,能促进其繁殖。据田间观察,连续使用三唑磷及其复配剂的地区,灰飞虱的繁殖能力有提高的倾向。
其次,很多农户为图省事,在用药时随意减少用水量,本来应该用2桶水,为了减少劳动量改用1桶水,而用药量不变,这样就造成喷药不均匀,导致施药效果差。有的农户为了省工拿掉喷雾器的喷头,直接用喷杆施药,造成药剂喷洒不均匀,致使防效差,甚至导致药害发生。
3.4 用药时间不统一,防效差
很多农户不能严格按照植保部门下发的通知正确用药,而是盲目跟从别人,不根据自己田里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管理,防治时间不统一最终也影响防效。
3.5 灰飞虱的田间越冬基数大
灰飞虱一般在麦田和杂草上越冬,农户没有清理沟边杂草的习惯,这给灰飞虱的越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此外,农户在麦田用药时一般只防治小麦的病害,而忽视了灰飞虱的防治,从而加大了麦田灰飞虱的越冬基数,为来年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重发埋下了隐患。
3.6 气候条件适宜,寄主生育期敏感
早春气候条件好、气温稍高,有利于灰飞虱的生长发育,成虫迁入秧田为害时间早,此时正是水稻的感病生育期,可传毒时间长,因而发病重。第一代成虫高峰期出现越早,与早稻、杂草等有效寄主的易感期越吻合,则越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积累,早晚稻发病趋势将加重。
4 防控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病品种
推广抗病的优良品种是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目前沛县种植的盐粳1439、204等优质粳稻品种的抗性较强,能明显降低为害程度,因此,对抗病性强的品种应积极推广应用,对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应尽量压缩。 4.1.2 秧田应集中连片,远离病田
及时清除秧田及四周杂草,特别是单季稻地区在播种前应做好秧田四周作物和杂草上的灰飞虱防治工作,以减少病源;适当增加种子用种量,以相对减少秧苗侵染率;做好种子药剂处理,在种子催芽露白后进行药剂拌种,按每千克种子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20g,直接与种子拌匀即可播种。
4.1.3 适当推迟播期
结合水稻栽培避螟的要求,落谷期选在5月5~10日播种,6月15日左右移栽,这样能有效减少一代灰飞虱成虫早起虫源迁入,有利于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
4.1.4 抓好秧田管理
播种后盖上营养土,喷除草剂,盖地膜,出苗后及时揭膜,及时施好断奶肥,同时做好水浆的管理,等秧苗2叶1心后,根据情况做好灰飞虱和其他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培育壮苗,提高秧苗自身的抵抗力以减少病害,有条件的可在秧田搭建小拱棚,或者用无纺布盖畦,以减少灰飞虱的侵染机会,切断毒源。
4.1.5 积极推广轻型栽培技术
积极推广机插秧、直播稻、抛秧等轻型栽培技术。轻型栽培由于播种期迟、秧龄短、播量大,可有效降低灰飞虱的传毒概率。
4.2 化学防治
(1)控制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是: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同时做好清除路边及沟边杂草的工作。5月上中旬,结合麦穗蚜防治,每667㎡用10%吡虫啉20~30g,兼治灰飞虱,减少迁出虫源量。
(2)在秧苗移入大田之前一定要施好最后一次“送嫁药”,每667m2秧田用20%毒死蜱100g或10%吡虫啉30g,均匀喷雾防治灰飞虱,尽量把灰飞虱消灭在秧田。
(3)5月底至6月初,在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高峰期时,每667m2使用40~50ml氟虫腈C锐劲特,乳油对水喷雾,对灰飞虱成若虫控制效果明显,可同时防治一代二化螟。本田前期,可选用5%氟虫腈C锐劲特,乳油40~50ml或10%吡虫啉30g对水喷雾防治,防治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程度。
(4)发病田喷施抗病毒药剂保护。发病初期,在灰飞虱防治基础上,每667m2可用31%病毒康40g、1.5%植病灵50~75g,或每667m2用50%灭菌成60g,对水40kg均匀喷雾,毎隔5~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可减轻病害的为害程度。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