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青贮玉米育种解决对策【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青贮玉米育种解决对策

青贮玉米收获机是青贮玉米饲料机械化生产中重要的农业装备之一.为此,分析了黑龙江省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青贮玉米收获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其目的是为进一步加快黑龙江省青贮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献计献策。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青贮玉米育种解决对策。

1、青贮玉米发展现状

1.1 青贮玉米种植现状

世界发达畜牧业国家的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占总玉米种植面积的80%以上。我国青贮玉米育种发展起步于1977年,虽育成优质青贮玉米品种几十个,但据201 3年统计显示,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仅为13.8万公顷,还不足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与发达国家有巨大的差距。黑龙江省青贮玉米发展较晚,随着“七五”期间青贮玉米育种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以来,黑龙江省开展青贮玉米育种选育工作,但在耕地减少、资源短缺等限制下,黑龙江省青贮玉米面积20万公顷左有,仅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7%,这大大制约了青贮玉米的发展。

1.2 青贮玉米质量现状

日前青贮玉米蛋白质含量、能量水平是主要青贮品质的分类的重要凶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牧产业发展相结合的理念下,青贮玉米育种的品质要求相继提高,高油、高蛋白含量青贮玉米逐渐成为市场主导下的发展方向。我国青贮玉米具有耐倒伏、耐密植等优点,但缺点也很明显,育种中存在过分追求生物产量所导致生育期过晚,干物质含量严重不足,淀粉含量低等现状。黑龙江省在近年来育成满足质量要求的品种有黑饲1号、龙辐单208、阳光1号等。

2、青贮玉米育种解决对策

2..1 青贮玉米品种品质选育目标

近年来青贮玉米品选育时需综合考量产量和品质两个方面,将产量和干物质含量、生物产量、淀粉产量、NDF(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和NDFD(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等五个指标均衡评价。根据青贮玉米品种审定国家标准,要求青贮玉米品种每年区域试验生物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8%,增产点比率≥70%,每年平均倒伏和倒折率之和≤10%,抗病性中黑穗病单点田间自然发病株率≤8%、平均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0%:朝。我国青贮玉米品质分级标准见表1。

2..2 青贮玉种品质育种方法

2.. 2.1 常规育种选育技术

玉米杂交主要是白交系间杂交、品种与白交系杂交、品种间杂交,传统杂交育种方式具有选育简单、育种时间短、制种简便的优点,但制种产量低,成本高。杂交种制种选育方式应最大限度利用本地青贮资源,生育期适宜,在杂交种选择时应遵照穗/草、叶/秆比值高,多秆多穗,青枝绿叶,茎叶多汁,抗病抗倒伏,持绿性好,具有较高的饲草产量。

2.jpg

2..2.2分子育种选育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青贮玉米育是现代育种的常用手段,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转基凶育种两种方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日标性状基凶与基因位点连锁,利用SSR分子标记等方式检测日的基因的存在,该方法快速、准确、不受环境条件干扰,现主要对玉米抗病、虫(丝黑穗病、玉米螟等)、耐旱等基因位点的定向选择筛选所需育种日标。该技术也可用于鉴别青贮玉米亲本亲缘关系,回交育种中数量性状和隐性性状的转移、青贮玉米杂种后代的选择、品种纯度鉴定等。转基凶技术是利用提取特定生物体基凶组中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或人T合成指定序列的DNA片段导入青贮玉米受体中,进行基凶重组,重组体中进行定向选择的加代选育,获得具有高世代稳定遗传的目标个体。利用基凶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凶导入青贮玉米基凶组中稳定表达可以快速有效的创造出有日标性状的青贮玉米品种。

2..3 合理种植、管理技术

与粮食玉米追求单穗的经济产量不同,青贮玉米侧重于整株的生物产量、营养指标和消化率。因此在玉米栽培过程中,利用测土试验充分了解土壤状况、合理增强土壤肥力、合理灌溉技术、重视整地质量、严格播种质量、病虫害综合管理、注重植株全株营养、适时收获和合理选择收获机械,都对青贮玉米产量具有一定影响。

3、发展前景

当前市场条件下,面对2001年起牛羊肉连续15年价格持续上涨,奶业遭受进口低价冲击,奶源自给率下降,苜蓿、燕麦草等饲草原料的大量进口,发展青贮饲料育种成为牧业发展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草牧业的发展。2015年中央1号文件就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201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扩大粮改饲试点,加快建设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黑龙江省也相应出台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生产补贴政策,对青贮饲料生产的“窖贮”环节给予适当补贴,每吨青贮饲料补贴最高不超过50元(1立方米窖容按贮700kg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进行折算)。凶此加快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青贮玉米品种,促进农牧业协调发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节粮型”、“秸秆型”的畜牧业生产发展可以根本上解决人畜共粮、粮饲共存的历史局面。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