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库百科农业网】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
济源市地处豫西,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常年种植冬小麦、夏玉米粮食作40 000hm2。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大批转移,济源市的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加大,土地规模经营渐成气候。农田种植作物逐渐单一化、农场化,虽然某些方面破坏了病虫害的生态环境,但也使一些作物的病虫害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特别是管理相对粗放的田地,一些病虫害由未发生到发生、由次要地位上升为主要地位等,如玉米田双斑萤叶甲2008年之前在玉米田未曾发现,近几年已成为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一般成片发生或大面积发生。为搞好玉米田双斑萤叶甲的防治,从2008年开始,我们对玉米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与为害进行了测报,并对其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
1 成虫识别
双斑萤叶甲也叫长跗萤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为害玉米的一种新型害虫。成虫体长3.6~4.8mm、宽2~2.5mm,呈长卵形,棕黄色,具光泽;触角11节丝状,端部色黑,长为体长的2/3;复眼大,呈卵圆形;前胸背板宽大于长,表面隆起,密布很多细小刻点;小盾片黑色,呈三角形;鞘翅布有线状细刻点,每个鞘翅基半部具l个近圆形淡色斑,四周黑色,淡色斑后外侧多不完全封闭,其后面黑色带纹向后突伸成角状,有些个体黑带纹不清或消失;两翅后端合为圆形。简单识别法是,成虫两个鞘翅基部各有1个大的淡黄色斑,四周黑色,鞘翅端半部为黄色。
2 生活习性
双斑萤叶甲具有一定的迁飞性,成虫对光、温的强弱较敏感,中午光线强温度高,则飞翔能力强、取食叶片量大;早晨至夜晚光线弱温度低,则飞翔力差、活动力小,常躲在叶片背面栖息。
3 为害症状
玉米双斑萤叶甲主要发生在7~9月份,以成虫为害玉米叶片,轻者叶片呈纱网状,重者玉米整个叶片干枯。该虫有群聚习性和趋嫩为害习性,常集中于1棵植株自上而下取食玉米叶肉,嫩叶被咬成孔洞,中下部叶片被害后,残留网状叶脉或表皮,远看呈小面积不规则白斑,对光合作用影响较大;玉米抽雄吐丝后,该虫喜取食花药、花丝,影响玉米正常扬花和受粉,容易形成烂粒。
4 发生规律
玉米双斑萤叶甲每年发生1代,以散产卵在表土下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孵化,幼虫一直生活在土中,喜食禾本科作物或杂草的根;初羽化的成虫在地边杂草上生活,然后迁入玉米田;7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此后一直持续为害到9月份。
双斑萤叶甲的发生程度取决于虫源基数、气候条件和周围环境因素等综合因子。在正常年份的气候条件下,越冬卵存活多,则来年幼虫孵化多,为害就越大。
4.1 气候影响
主要决定于7、8月温湿度,高温干燥对双斑萤叶甲的发生极为有利,降水量少则发生重,降水量多则发生轻,暴雨对其发生极为不利。
以济源市2008、2009、2010年3年的气候条件为例。(1)2008年:7月份气温偏低(月平均气温26.5℃,较常年同期低0.5℃),降雨较多(月降水量209.1mm,较常年同期偏多161.2mm);8月份气温偏高(平均气温26.0℃,较常年同期偏高0.4℃),降水正常(月降水量115.8mm,与常年同期持平),该虫害偏轻发生。(2)2009年:7月份平均气温为28.1℃(较常年同期偏高1.1℃),降水偏少(月降水量17.4mm,较常年同期偏少30.5mm),该虫害重发生。据对为害田的调查,平均虫株率达67.1%,最高达89.2%,平均百株有虫2000头,最高达4000头,玉米被害后,叶片变白,严重者干枯死亡。8月份气温偏高(平均气温26.5℃,较常年同期偏高0.9℃),降水正常(月降水量115.8mm,与常年同期持平),该虫害偏轻发生。(3)2010年:7月份平均气温为28.03℃(较常年同期高1.03℃),平均降水66.57mm(较常年同期多18.7mm);8月份平均气温25.83℃(与常年同期持平),平均降水29.8mm(较常年同期少8.83mm),该虫为害程度轻于2009年。
4.2 环境因子
作物品种布局单一,很多玉米产区实行大面积连作,而且普遍采取密植、免耕、秸秆还田、高肥水管理等措施,这些均有利于玉米病虫源的积累。土地的大面积流转、管理粗放以及路边、田埂边杂草丛生,都为虫害的产卵繁殖提供了很好的生态环境。此外,发生程度与土壤也有关联,在黏土地发生早、为害重,在沙壤土地、沙土地发生明显较轻。如济源市犁林镇、轵城镇土壤大多属于黏土,玉米田双斑萤叶甲发生相对较重。另外,丘陵山区由于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干旱且杂草多,玉米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也相对平原水浇田重且普遍。
5 综合防治
根据玉米田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防治可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
5.1 农业防治
一是采取秋耕冬灌,及时清除田间、地边及渠边杂草,减少双斑萤叶甲的越冬寄主植物,同时加大冬灌面积;二是对双斑萤叶甲为害重和防治后的农田及时浇水、补肥,以促进农作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5.2 生物防治
农田地边种植生态带(苜蓿),以草养害、以害养益、引益入田、以益控害。合理使用农药,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蜘蛛等)。
5.3 化学防治
由于该虫越冬场所复杂,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应遵循“先治田外,后治田内”的原则,防治成虫应防治田边、地头、渠边等寄主植物上刚羽化出土的成虫及春玉米上的成虫;药剂防治应在成虫盛发之前,可使用菊酯类药剂,如2.5%三氟氯氰菊酯(功夫)2 0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喷雾,药剂要重点喷在雌穗周围,喷药时间要避开玉米扬花期,以免影响授粉;由于害虫具有飞翔能力,一定要按地区加大统防统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作者简介:
苏红英,女,农艺师,主要从事农技技术推广工作。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