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粮油种植

玉米llO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玉米llO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

汪振东

(明水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黑龙江 明水151700)

玉米110cm大垄双行栽培技术是一种以改进玉米传统种植方式,即由常规栽培的65-70 cm增加至110cm的大垄,采用垄上双行,小行距40cm,垄间相邻苗行间大行距70cm,全田苗行平均行距55cm的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密植,提高玉米光、热、水、肥利用率,调节密植群体内单株个体的田间配置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在生产中增产潜力大、栽培技术新。是一种适合于大型农机作业的先进玉米栽培技术模式。一般增产幅度在10-25%。

1、种子及其处理

1.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高产稳产、高抗玉米大斑病、抗倒伏、耐密的玉米品种。

1.2种子处理

直播:使用包衣种子,防虫、防土传病害。播种前选择晴天将种子晒2-3天,可提高种子活性和种子发芽率,然后用质量分数为35%的多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70进行种子包衣。

2.、深松整地

采用大型机械,实行秋季深松整地作业,深松35厘米以上,并做到灭茬、浅翻、深松、重耙、起垄、整形、镇压一次完成,达到待播状态。垄距宽110厘米,垄高25厘米,垄顶宽75厘米。做到垄向直、无漏耕、无坷垃。如果不能秋起垄则应在早春土壤化冻10-15厘米时顶浆打垄并立即镇压,严防跑墒。大豆或土豆茬也可以原垄起垄或耙茬起垄,这样可减少跑墒。

3、配方施肥

玉米是喜肥作物,高产栽培需要较多的肥料。既要满足玉米高产对养分的需求,又要提高肥效。既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土壤供肥潜力,又能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亩施45-48%,配方肥55-65公斤,作物生长防缺素10公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及镁、硫、钙、锰、锌、铜、铁、钼、硅等微量元素),23%硫酸锌2公斤做底肥,最好是整地时施肥,深度为18-20厘米,播种时再进行侧施种肥,在玉米拔节期(6月28日前后),亩追施46%尿素15公斤和60%氯化钾1.5公斤。如果底肥使用缓控释肥可以不用追肥。

4、适时播种

4.1播期。5-10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8-10℃开始播种。在4月25日-5月1日。播种太早易粉种和感染丝黑穗病,不利于保全苗和壮苗;播种太晚,又浪费积温,不利于优质高产。

4.2 播法。采用大垄双行精密播种机精量播种。大行距70cm,小行距40 cm,按拐子苗播种。

4.3 密度。视种植品种、土壤肥力情况采取相应的种植密度。一般株距23-25cm株距亩保苗4700-5000株。

4.4 播深。为保证播后种子在土壤中的受热,减小幼芽拱土阻力,缩短出苗时间,播深3cm即可,墒情差时4-5cm即可。做到深浅一致,覆土厚薄一致,播后严格重压,慎防“吊干”。

5、田间管理

5.1、查田补种(栽)

出苗前及时检查发芽情况,如发现粉种、烂芽,要及时补种;出苗后如缺苗,要利用预备苗或田间多余苗及时坐水补栽。

5.2、铲前深松

出苗后进行铲前深松或铲前趟一犁。提高地温,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土壤养分的分解和转化,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吸收。灭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切断毛细管调整土壤水分等作用。即使用了除草剂灭草以后的玉米地也要及时进行铲地、趟地和放秋垄。

头遍铲趟后,每隔10-12天铲趟一次,做到三铲三趟;8月上、中旬,放秋垄拿大草1-2次。

5.3化学除草。

由于地区、土壤质地、土壤含水量、气温等条件的差异,每公顷用药量略异。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大于3%时,每公顷用药量可高些。有机质含量小于3%时,每公顷用药量可适当减少。

一般是砂壤土用药量较低,壤土和黏壤土用药量较高;气温高使用低剂量;反之用高剂量;墒情好用药量低,墒情较差用药量高,并要适当加大用水量,以提高防效。

封闭除草。对于禾本科和阔叶科杂草混生地块,每亩可选用90%乙草胺150—200ml加38%莠去津水悬浮剂200-300克,兑水50—100公斤均匀喷雾与土壤表面进行苗前除草。如土表干旱,应及时喷灌,保证除草效果。茎叶除草。每亩使用15%硝磺草酮70-100克加4%烟嘧磺隆130-150克在玉米4叶一心、杂草2-4叶时,兑水25公斤进行叶喷。

6.病虫害防治。

6.1 防治粘虫。在6月中、下旬平均每株有一头粘虫,用30%速克毙亩用20-25克,兑水25-3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也可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把幼虫消灭在三龄之前。

6.2 防治玉米螟。

首选“福戈”每亩使用8克在7月中下旬用高架喷雾机喷洒玉米叶片防治玉米螟。

6.3防治玉米大斑病。

首选“杨采”每亩使用70毫升在7月中下旬用高架喷雾机喷洒玉米叶片防治玉大斑病。

7、灌溉

玉米拔节至抽雄,特别是抽雄前10天,对水分最敏感时期,一株玉米一昼夜耗水量2-4公斤,此期水分不足,雄穗产生不孕花,雄穗不能及时抽出,雌穗小花行数及总小花数也会减少,雌穗发育受阻,此期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定补水。

8、收获

在完熟期(即玉米籽粒脐处出现黑层)后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

标签: 粮油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