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菌菇种植

禽类沙门氏菌病及其防控【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禽类沙门氏菌病及其防控

方晓新

(黑龙江省依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哈尔滨154800)

沙门氏杆菌感染可以分为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引起雏禽白痢,而禽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病,主要危害成年鸡。鸡白痢和禽伤寒在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病理变化、防控措施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

1 病原学

沙门氏菌呈革兰氏阴性,不形成芽孢、兼性厌氧,杆菌,单个或偶尔2个多个连在一起存在,该菌无运动性。适宜培养温度为37℃,在肉浸出物琼脂上,菌落细小、分散、整齐均一。鸡沙门氏菌经60℃lOmin即可死亡,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数分钟,1:1000石炭酸或1%高锰酸钾溶液中都可以在5min内杀死。在鸡舍内,病鸡粪便中的鸡伤寒沙门氏菌可以存活11天以上。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都含有0抗原1、9、12。根据血清学实验发现,鸡白痢沙门氏菌有0抗原12的变异,而鸡伤寒沙门氏菌没有。鸡白痢和禽伤寒呈世界范围性分布。鸡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自然宿主,但在自然条件下,火鸡、麻雀、鹦鹉也可以发生此病。不同品种的鸡对鸡白痢存在敏感性差异,根据调查发现,母鸡带菌率高于公鸡。

2. 流行病学

鸡白痢通常感染2~3周的雏鸡,也有少量成年鸡的报道。禽伤寒,1月龄雏鸡死亡率可达30%。鸡白痢和禽伤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开传播,其中,病禽是主要传播源,另外还有野鸟、哺乳动物、苍蝇、污染的饲料或工具等。鸡白痢沙门氏菌可以通过蛋壳进入蛋内或通过污染饲料进行传播。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的母鸡所产蛋带菌率可达35%[养殖网:www.613935.com/]。

3 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潜伏期4~5天,故出生感染的雏鸡,在孵出后几天才出现明显症状。7~10天后雏鸡群内病雏逐渐增多,在2~3周达高峰。发病雏鸡呈最急性者可症状迅速死亡。稍缓者表现精神萎顿,绒毛松乱,不愿走动,两翼下垂,缩头颈,闭眼昏睡并聚集一起。排出稀薄如浆糊状粪便,肛门周围绒毛被粪便污染。由于肛门周围炎症引起疼痛.故常发生尖锐的叫声,最后因呼吸困难及心力衰竭而死。有的出现眼盲、肢关节呈跛行症状。病程一般为7天左右。3同龄以上发病的禽类极少死亡。耐过鸡生长发育不良并成为慢性患者或带菌者。

4 病理变化

最急性的鸡白痢和禽伤寒,肝脏、脾脏、肾脏血管严重充血。慢性病例中,肝脏被动充血,伴有间质性纤维渗出。雏鸡盲肠可发生黏膜及黏膜下层广泛性坏死。许多病理中可见其他器官的浆膜炎、甲状腺增生。卵巢可见急性纤维化脓性炎症。偶尔会出现卡他性支气管炎、卡他性肠炎。

5诊断

急性鸡白痢和禽伤寒以全身感染为特征,从病鸡的大多数组织中都能分离到该细菌。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发病组织,经营养琼脂上培养24h后,鸡白痢沙门氏菌生长成细小、光滑、半透明的菌落,鸡伤寒沙门氏菌生长成光滑、蓝灰色、圆形、湿润的菌落。鸡白痢和禽伤寒血清学实验包括染色抗原全血试验、快速血清试验等。

在诊断时应注意: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可在雏鸡的主要关节和腱鞘内定植,所引起的症状、病变与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区别。

6 防控措施

应采取全面地饲养管理措施防止该病发生。通过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外界沙门氏菌的传人。注意防控其他动物进入场内,使用经过消毒的饮用水。饲养员的工作服和工具应保证定期消毒,运输车辆在进入场前应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并进行消毒。病死家禽采取无害化处理方式。应该从无鸡白痢和禽伤寒的养殖场引种。如该病一旦发生,可以使用磺胺类药物(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噻唑)、呋喃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和氨基酸苷类抗生物进行治疗。但磺胺类药物可抑制机体发育,影响蛋鸡的产蛋量。有实验表明,用药后仍有部分感染禽存在。在鸡白痢感染严重的场,可以采取在孵化前用硫酸新霉素喷雾蛋壳的方法控制该病的发生。

标签: 菌菇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