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黑木耳发生烂棒如何处理【库百科农业网】
袋栽黑木耳发生烂棒如何处理
一、发生烂棒的原因
1.菌种选择不当。错误地将在段木上栽培表现良好的菌株,不经过适应性和抗杂菌性试验,盲目地应用于袋料黑木耳上。由于不同菌种对基质、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的适应能力不一样,若不适应环境,会导致发菌缓慢,引起杂菌感染,发生烂棒。
2.季节安排不当。一是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迟或秋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造成养菌期间超温,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吐黄水现象。出现吐黄水的栽培袋,袋内其他菌丝被黏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菌丝逐渐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还会引发各种杂菌感染。二是秋栽黑木耳栽培季节安排过迟或春栽黑木耳接种期安排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 ℃,菌丝生理活性低,发菌缓慢,不能迅速地占领培养料,引起杂菌感染,导致菌棒腐烂。
3.养菌期间管理不当。发菌前期黑木耳菌棒所处的室温较低,引起个别接种穴菌丝死亡,感染杂菌。发菌后期,当气温超过25 ℃时,没有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发生烧堆闷菌现象。另外,发菌期间通风不良,不能有效地排出培养室内的一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使菌丝活动受阻、活力下降,引起杂菌感染。
4.耳棚未清理干净或靠近污染源。生产中使用旧耳棚,在采耳过程中培养基、子实体、已受感染的塑料袋及其他污染物未清理干净,耳棚未经过消毒,成了杂菌繁殖的培养基;有的耳棚直接靠近污染源或使用了被污染的水,产生杂菌,引起菌棒腐烂,造成经济损失。
5.出耳期间水分管理不当。在木耳原基形成期,浇水过早,木耳原基未封住划口,水流进或渗入划口内,造成感染。木耳原基分化期,刚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处于芽孢状态,芽孢因吸水过多而发生细胞破裂,划口处菌丝停止生长而退菌,形成的子实体原基失去菌丝营养供应而停止生长,造成霉菌感染或流耳。
6.耳棚内通风不良。耳棚选址不当,或棚顶、棚周覆盖物太厚或通风不及时等原因,使耳棚内缺氧,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积聚,木耳菌丝生活力下降,子实体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为杂菌繁殖生长提供条件,发生烂耳或流耳现象。
7. 采耳过晚。黑木耳采收不及时,子实体老化变薄、失去弹性,不但质量差,而且极易产生霉菌,造成流耳、烂耳现象。
二、应采取的对策
1.选好菌种。选择菌龄在35~45天,发菌良好、菌丝洁白,生长粗壮,抗杂性强、产量高、耳片大、肥厚、颜色深的黑木耳菌种。
2.科学安排栽培季节。黑木耳栽培分春栽和秋栽,秋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8—9月,在气温低于30 ℃时接种;春栽接种期一般安排在旬平均气温上升到20 ℃往前推60~65天接种,不同地区应根据海拔高度不同适当提前或推后。
3.适温养菌。黑木耳菌丝在发菌阶段需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发菌温度为5~36 ℃(最适温度24~28 ℃),秋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前期和春栽黑木耳在发菌的后期,当气温超过25 ℃时,每天至少应给培养室通风2~3次,且晴天通风须在早晚进行。另外,春栽黑木耳在发菌前期,当气温低于20 ℃时,应给培养室加温,使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2~24 ℃。
4.管理科学。黑木耳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湿度和通风的要求不同,在木耳原基形成期,保持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并适度通风;在原基分化形成期,珊瑚状耳芽相当幼嫩,保持相对湿度80%~90%,此时如果湿度过大,应立即停止喷水3~5天,耳基稍干后再浇水;在子实体生长阶段,要加大通风,干湿分明,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
5.适时采收。当子实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变薄,耳根收缩、八分成熟时采收。采收时一手握住菌棒,一手捏住耳根,轻轻旋转,不能在菌棒上留有耳蒂,以免引起杂菌感染。●
来源:中国农业标准网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