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发菌阶段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平菇发菌阶段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库百科养殖网
平菇发菌阶段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通过走访示范户和菇农,归纳总结了一下几条经验。 一、菌丝不萌发,不吃料。发生原因:料变质,孳生大量杂菌;培养料含水量过高或过低;菌种老化,生活力弱;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加石灰过量,pH值偏高。 解决办法:使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使用适龄菌种(菌龄30-35天);掌握适宜含水量,手紧握料指缝间有水珠不滴下为度;发菌期间棚温保持在20℃左右,料温25℃左右为宜,温度宁可稍低些,切勿过高,严防烧菌;培养料中添加石灰应适量,尤其气温较低时添加量不宜超过1%,PH7-8为宜。 二、培养料酸臭。发生原因:发菌期间遇高温未及时散热降温,细菌大量繁殖,料发酵变酸,腐败变臭;料中水分过多,空气不足,厌氧发酵导致料腐烂发臭。 解决办法:将料倒出,摊开晾晒后添加适量新料再继续进行发酵,重新装袋接种;如料已腐烂变黑,只能废弃作肥料。 三、菌丝萎缩。发生原因:料袋堆垛太高,发酵时未及时倒垛散热,料温升高达35℃以上烧坏菌丝;料袋大,装料多,温度过高通[微博]风不良;料过湿装得太实,透气不好,菌丝缺氧也会出现菌丝萎缩现象。 解决办法:改善发菌场地环境,注意通风降温;料袋堆垛发菌,气温高时,堆放2-4层,呈“井”字形交叉排放,便于散热;料袋发酵放热期间及时倒垛散热;拌料时掌握好料水比,装袋时做到松紧适宜;装袋选用的薄膜筒宽度不应超过25厘米为好,避免装料过多发酵热过高。 四、袋壁布满豆渣样菌苔。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大,透气性差,引发酵母菌大量孳生,在袋膜上大量聚积,料内出现发酵酸味。 解决办法:用直径1厘米削尖的圆木棍在料袋两头往中间扎孔2-3个,深5-8厘米,以通气补氧,不久,袋内壁附着的酵母菌苔会逐渐自行消退,平菇菌丝就会继续生长。 五、霉菌污染。原因:培养料或菌种本身带菌;发菌场地卫生条件差或老菇房未作彻底消毒;菇棚高温高湿不通风。 解决办法:选用新鲜、无霉变、经暴晒的培养料,发酵要彻底;避开高温期播种,加强通风,防止潮湿闷热;选用优质、抗霉,吃料快的菌种;霉菌污染发现早,面积小时,可用pH=10以上的石灰水注入被污染的培养料,同时搬离发菌场,单独发菌管理。对污染严重的则清除出场,挖坑深埋处理。 六、发菌后期吃料缓慢,迟迟长不满袋。发生原因:袋两头扎口过紧,袋内空气不足,造成缺氧。 解决办法:解绳松动料袋扎口或刺孔通气。 七、软袋。一般袋料表面长有菌丝,但袋内菌丝少,且稀疏不紧密,菌袋软而无弹性。发生原因:菌种退化或老化,生活力减弱;高温伤害了菌种;添加氮过多,料内细菌大量繁殖,抑制菌丝生长;培养料含水量大,氧气不足,影响菌丝向料内生长。 解决办法:使用健壮、优质的菌种;适温接种,防高温伤菌;培养料添加的氮素营养适量,切勿过多;发生软袋时,降低发菌温度,袋壁刺孔排湿透气,适当延长发菌时间,让菌丝往料内长足发透。 八、菌丝未满袋就出菇。发生原因:发菌场地光线过强,低温或昼夜温差过大刺激出菇。 解决办法:注意避光和夜间保温,提高发菌温度,改善发菌环境。
上一篇:西兰花的反季节种植技术 下一篇:蔷薇种植的花期管理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