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养殖

当前位置:主页 >>家畜养殖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控制分析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5-23|点击次数:
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控制分析

规模化养猪场饲养的猪群比较密集,每天猪群制造的粪便就足够让猪舍内的环境变得潮湿、脏乱,如果不及时清理干净,就会使病菌繁殖传播,对猪群的健康和生长造成危害。所以规模化养猪保持好养猪场环境尤为重要,那么,该如何控制养猪场的环境呢?

首先,要控制好猪舍内部环境。猪舍内部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

1、温度

,肉猪在17~30℃时生长最快;怀孕母猪为22~25℃;而仔猪则为28℃,1周龄以内的仔猪更高,为30"(3。因此,猪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同时寒冷仔猪黄、自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的主要诱因。而当气温高于35℃,个别猪可能发生中暑,妊娠母猪可能引起流产,公猪性欲下降,精液品质不良。因此,在寒冷季节应对猪舍添加增热、保温措施;而夏季应通过改变猪舍的屋顶设计,安装喷雾系统,饮电解质水或0.1%~0.2%的人工盐等,降低舍内和猪体本身的温度。

2、湿度

猪舍内的湿度过高会影响猪的新陈代谢,是引起肠炎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可诱发肌肉、关节方面的疾病。猪的适宜湿度范围为65%~85%。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相对湿度在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猪只生长。为防止湿度过高,减少猪舍内水汽的来源,应少用或不用大量水洗猪圈设置通风设备,经常开启通风窗,降低舍内湿度。

3、空气

猪舍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大允许值,二氧化碳为3000mg/L,氨为30mg/L,硫化氢为20mg/L,空气污染超标往往发生在门窗紧闭的寒冷季节。空气中有害气体超标,猪易感染或激发呼吸道疾病。如气喘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还可引起猪的应激综合症,表现食欲下降、泌乳量减少、狂燥不安或昏昏欲睡、咬尾咬耳等现象。规模化猪场的猪舍在任何季节都需通风换气,尽可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这是提高猪只生产性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当严寒季节保温与通风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类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降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4、光照

适当的光照不仅能够可促进猪的新陈代谢,还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哺乳母猪栏内每天维持16h光照,可诱使母猪早发情。一般母猪、仔猪和后备猪猪舍每天保持光照14~16h。公猪和育肥猪每天保持光照8~l0h,但夏季应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到猪舍内。

其次,要控制好猪场外部环境。猪场外部环境包括:粪便垃圾处理、绿化带。

1、处理好固体、液体粪污

固体即干粪,可直接售给农户作肥料或饵料,也可进行生物发酵,生产有机肥。这样不仅消除污染源,还创造了经济效益。因此规模化猪场应采用人工清粪,尽可能不用水冲栏圈,实行粪水分离,以提高猪粪有机肥的产量和质量。

2、植树绿化,改善养猪场内小气候

在养猪场外种植花草树木,可以防风固沙,减低养猪场内有害气体的含量,保持猪场空气新鲜,给人和猪提供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充分的猪场绿化可以让养猪场内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细菌减少20%~30%,冬季风速减低70%~80%,还能使夏季气温下降10%~20%。

标签: 家畜养殖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