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 茶叶种植

大红袍种植效益高六棵树下收益高[每日农经]【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大红袍种植效益高六棵树下收益高[每日农经]

[每日农经]六棵树的财富传奇(20131115):

武夷山,险峻而神秘。鬼斧神工般的奇特景观,让人们对它充满了疑惑。

丛山峻岭中,100多米高的九龙窠岩壁上,生长着6棵300多年的古树。

导游:大家可以看一下,我们岩壁上有6棵树,这6棵树是我们武夷山的镇山之宝,也是国宝级的,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更为神奇的是,棵树上的18克叶片,曾经拍卖出了2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2007年,这树上的叶片又被国家历史博物馆收藏。从此以后,这六棵树被当地政府作为重点监管对象。

大红袍种植效益高六棵树下收益高[每日农经]【库百科农业网】

在争得主管部门的同意后,我们有幸近距离接近这六颗神秘的古树。

黄莉:抓住我的手哈。

陈泽财:好的,注意安全。

黄莉:路好窄啊,真是一步一个脚印。我有点害怕。

陈泽财:有我没事,你注意安全。

黄莉:这几棵树长的地方很特别,是在崖壁的半山腰上,现在低头往下看眼晕。拉住我,总算上来了。闻到一股花香,叶片很绿,说实在的除了觉得这个地方很险以外,觉得这几个树很平常啊?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 陈泽财:这几棵树可不平常,是武夷山人民心目中的神树,它一年能给武夷山人民带来10几亿元的财富,每年来这里看这几棵神树的游人墨客就有几百万。

黄莉:那这几棵树到底是什么树啊?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局局长 陈泽财:这就是驰名中外,大名鼎鼎的6棵大红袍母树。

大红袍是武夷山特有的一种茶叶。最近几年,它名声显赫,价格曾一度飙升到每公斤几万元甚至更高,堪称是中国最贵的茶叶之一。

照片上这个姑娘叫管超英。30年前,她为了探知大红袍的秘密,不顾家人反对,只身从江西慕名来到了武夷山。

黄莉:管大姐,这片茶园都是你的?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管理员 管超英:差不多吧。

黄莉:您来武夷山多少年了?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管理员 管超英:有36年了,我都差不多嫁给大红袍了。

黄莉:您觉得大红袍好在哪?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管理员 管超英:我们这边的大红袍跟其它的茶不一样,它有一种岩韵。

黄莉:岩韵?我不明白?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管理员 管超英:一下我也讲不清楚,那我挖一下给你看。

黄莉:在哪挖?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管理员 管超英:就在这里随便挖吧。

武夷山有句话,一块石头一座山。独特的丹霞地貌使这里的茶树只能长在岩石上,所以武夷山的茶叶也统称为岩茶。 如今,这漫山遍野的茶树,是管超英和其他技术人员通过扦插技术,从那六颗大红袍母树上培育出来的。

武夷山茶叶研究所管理员 管超英:我们这的大红袍就是武夷岩茶中的一个品种,条索乌黑也是属于乌龙茶系列的。

黄莉:这茶喝到嘴里大红袍,开始的时候有点苦涩,但是很快就生津回甘,醇厚的茶香味越发的浓厚。但是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这个大红袍明明是黑色的,不沾半点的红,可是它又偏偏叫个大红袍,这红在哪?这个袍又代表什么?

情景再现……

相传明末清初,一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武夷山。由于路途遥远又急又饿,病倒在了山脚下,幸好被这里的村民发现。好心的村民把山林里采制的一种叶片用水煎熬冲服,趁热给这位书生服下,不久,书生的病就痊愈了,这才得以继续进京赶考。一年以后,那个书生又回到了武夷山,原来,他进京考中了举人,为了报答救命之恩,特意回到武夷山。当得知救下自己性命的是长在山里的一种岩茶,举人为了感恩,脱下皇帝赐给自己的大红袍,披在了岩茶树上,从此,当地人就把山里的这种岩茶树叫做大红袍。

武夷山市茶叶品鉴师 郑汝平: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它外形比较粗壮,条索的色泽比较油润,它内在品质和其它武夷岩茶有很多共性。冲泡之后茶香闻起来要很持久,味道清而不俗,茶汤要清澈明亮,茶水味道味浓而醇厚。

茶歌……

茶叶技师 王莉莉:黄莉,多喝几杯吧?

黄莉:听着茶歌,看着景,在这山水之间再品上这么一杯大红袍,实在是惬意啊!

茶叶技师 王莉莉:黄莉好有雅兴啊。

黄莉:我想你们武夷大红袍这么好喝,一定是和你们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关。

茶叶技师 王莉莉:环境好是一方面,关键是大红袍的制作工艺。

黄莉:制作工艺?有什么特别的吗?

茶叶技师 王莉莉:有啊,大红袍的制作有很多绝活。

黄莉:那我们还在这漂什么漂啊,赶紧回去带我看看大红袍的制作绝活吧?

茶叶技师 王莉莉:好啊,船家,返程。

现场同期:这样对吗?哦!叶子都掉地下了。

这几位来自大连的朋友,专程从东北慕名来武夷山探秘大红袍的生产工艺。

管大姐:就是这样摇青,翻滚起来。

这道工序叫做摇青。新鲜的茶叶片通过相互的摩擦,叶片的边缘细胞组织因为遭到破坏而被氧化,叶片的边缘就会变成红色,从而起到提升茶叶香气的作用。

大红袍的制作工艺繁多复杂。但是最难拿捏的就数这最后一道工序——焙火。只有焙过火的大红袍,才会有更加持久醇香的火香味,但是把茶叶放在灶火上焙,是有很大风险的。

茶叶种植户 李有安:焙得好,茶的价格就上去了。比如说我一斤茶叶可以卖1万元,但你后期最后一关火没焙好的话那就焙焦掉,前功尽弃一文不值了。

郑汝平被称为武夷山焙茶第一人。原本普通的大红袍,经过他的烘焙后,身价翻上几番。因此,他就是当地茶农眼里的财神爷。

武夷山茶叶品鉴师 郑汝平:挑拣木炭的时候,要把里面的杂质去掉,茶叶吸附性比较强。覆盖的灰不均匀会一条一条裂开,火苗就会蹿上来影响整个茶叶品质,把水分焙掉达到一定要求便于储存。用火去掉茶叶中的杂味,使它的香气滋味固定下来。

焙好的大红袍大体分为浓香和清香。鉴别品质的高低,体现在茶香和口味感。大红袍的冲泡同样讲究,分为润茶、温杯、闻香和品茶,品茶又讲究个一杯分三口,以此对应个“品”字。大家为了争个茶的品质高低,300年前,武夷山茶农之间就有了斗茶的习俗。

情景再现……

黄莉:停,300年前的先人,让我怎么说你们呢?为了一个茶的好坏争得你死我活值得吗?

演员:伤不起啊,伤不起。

黄莉:还有你,长跑马褂的,万一碰到了这茶具怎么办?300年前的茶具多贵啊,是不是?

演员:高端大气上档次。

黄莉:现在多好啊,大家一团和气,谁还斗茶啊?是不是?

旁白:现在也斗茶啊。

黄莉:啊?现在也斗,还斗啊?

小郑和小陈是一个村里长大的光腚娃娃。现在又都是种茶大户。谈感情两人没的说,可为了争得村里的茶王称号,谁也不含糊。

小郑:大家多多帮忙,多多帮忙。

小陈:自己对自己没信心怎么卖茶,肯定有信心,绝对有自信。

参评的茶叶是不记名的,只能用编号代替。斗茶比的就是茶色、茶香和茶味,以此评出质量最好的茶叶。等量的茶叶放入编号相对应的茶杯里,冲泡过后,斗茶第一个环节就是品色闻香。接下来就是品评茶的味道了,小郑和小陈都有些紧张,来这的人都是行家里手,茶的品质好坏大家喝过之后自然就有结果。

同期:6号,6好。

司仪:根据密码审评揭晓6号茶是小陈的。

武夷山市天一村茶叶种植户 陈墩杰:其实公平的讲这边的茶都很好,因为这几年斗茶活动不断增多,大家公信力越来越提升,这也是一个促进交流的机会。

司仪:通过斗茶质量有提高,所以说我们的茶在市场上从过去没有知名度 ,到现在大红袍红遍天下。

武夷山大大小小的茶叶专营店有1000多家。大红袍无疑是这的当家品种,一盒300到500克重的茶叶售价在几百和上千元不等,消费者采购这些茶叶的时候,往往因为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显得无所适从。

消费者:总觉得这茶值不值这么多钱,有时候还挺怀疑。

何一心是武夷山最大的一家生产和经销大红袍的企业负责人。现在他销往全国各地的茶叶最大的好处在于,消费者都可以通过包装的颜色,区别每一款茶叶的口感和价格。

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一心:作为我们企业家来讲,要把共性展现在消费面前,明明白白消费。比如我们公司就很清晰的表明这是低火工清香型的,这是高火工的,这个是清香低火高火工为一体的大红袍。我定了一条规矩全国价钱一样。你来旅游带一点回去吗 ?你随意选择,你喝得好回到自己的家乡,我们那里的专卖店也是一样的价格,这不是很便利。

如今,大红袍已经渐渐褪去它神秘的面纱,继而演变成一种茶文化。在这里无论孩子大人,都是种茶泡茶和品茶的行家里手。2012年,武夷山的6棵大红袍母树已经成功繁育出6万多亩茶园,当地农民每年收入10几亿元。

黄莉:武夷山人喝大红袍往往会用刀岩韵这个词,岩石的岩,韵味的韵,这个岩韵到底是个什么味,这个啊您还是喝上一杯才能体会得到。

标签: 茶叶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