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雪雪割草的种植技术——雪割草的病虫害防治知识
雪割草的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
炭疽病
发生时期:温度10~30℃,空气湿度80%~98%时极易发病,高温、高湿、低光照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多发在降雨量较多的季节。
症状: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盘在带病组织的残体上越冬(带病组织包含已经枯萎的枝叶,潮湿天气下出现粉红色或橘红色胶状物即是),每年3月上旬分生孢子成熟,随风雨溅散、漂移传播,在寄主器官成熟或幼期时便已侵染潜伏,直到寄主因成熟、衰老、发育不良等因素导致植株衰弱时停止休眠并发病,发病初期出现针孔般大小的红褐色斑点,发病后期转为深褐色斑块,边缘带有黄晕、紫褐色或暗绿色,发病晚期病斑由深褐色转黑褐色,并产生轮纹状小黑点,意味着病菌已经产生分生孢子盘,发病区域可以无限蔓延,病斑过多时会导致叶片枯萎、脱落(但要与遮阴不足导致的晒伤进行区别)。
防治方法:种植环境要通风,种植密度不宜过大,盆土要严格消毒,定期施肥、喷洒杀菌剂健壮植株便能预防,出现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灰色链霉菌
发生时期:低温高湿的春季花期
症状:花瓣褐色转霉,紧接着扩散至叶片、乃至全株。
防治方法:种植环境要通风,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定期喷洒杀菌剂健壮植株,浇水时尽量不要沾染花朵,凋落的花瓣要用镊子及时移除,花后如不采种,残花要及时切除,并要留下部分花茎,不可修剪至根部,预防伤口没有及时愈合病菌直接侵染根部。
软腐病
发生时期:病菌寄主范围广泛(带病组织以及昆虫体内),春秋皆能传播不断,高温高湿、通风不畅、土壤含水量大等因素都利于病菌的传播。
症状:病菌主要在带病组织的残体上越冬,通过昆虫、雨水从植株伤口(包括自然裂口、虫伤口、病痕和机械伤口)侵入寄主,在伤口或细胞间吸收营养,分泌果胶酶分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使寄主细胞离散,发病初期叶片在晴天出现萎蔫状,阴天或早晚均能恢复正常,发病后期植株逐渐失去恢复能力叶片大量枯黄,发病晚期枝干基部或根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此时叶片呈现黄褐色,腐状下垂,植物组织腐朽成烂泥状后带有阵阵恶臭味(植株愈伤组织形成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病害发生的轻重)。
防治方法:种植环境要通风,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定期施肥、喷洒杀菌剂健壮植株、喷洒杀虫剂减少伤口的产生,出现病叶要及时摘除、烧毁,减少侵染来源。
白绢病
发生时期:病菌生长适温为30℃,最高40℃,最低10℃,多发于高温高湿的雨季,6月上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旺期,9月末停止发病。菌核萌发只要3天,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菌核可在土壤中存活5~6年,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
症状:白绢病又称菌核性根腐病和菌核性苗枯病,是一种根部习居菌(部分植物叶片也会感染),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根上越冬,第二年温度适宜时萌发,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在连续干旱后遇雨可促进菌核萌发。病菌在土壤中可随地表水流进行传播,土壤PH值1.9~8.4之间皆能生长良好,PH值5.9时最适宜繁殖,发病初期根茎皮层逐渐变成暗褐色,逐渐凹陷直至软腐,根茎表面或周边地面覆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发病后期菌丝体内形成很多油菜籽状的小菌核(初期为白色,最终转为暗褐色),接着菌丝逐渐向下延伸及根部,引起根腐。植株染病后,严重影响水分与养分的吸收,导致地上部叶片变小变黄,枝梢节间缩短,严重时枝叶凋萎,当病斑环茎一周植株便枯死,这时茎杆组织呈纤维状,易折断拔起。
防治方法:种植环境要通风,种植密度不宜过大,盆土要严格消毒,植材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定期喷洒杀菌剂健壮植株防患于未然。
杀菌剂的分类
保护性杀菌剂
这类杀菌剂能够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透气、透水、透光的致密性保护药膜,这层保护膜能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入侵从而达到杀菌防病的效果,但需要在作物没有接触到病或病害发生之前,喷药才可收到效果,虽然治疗效果差但杀菌谱广,兼治性强,不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例如:百菌清、波尔多液、甲霜灵锰辛、阿米西达、链霉素等)。
治疗性杀菌剂
也称内吸性杀菌剂,但应用历史较短,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药剂,病菌侵入作物后或作物发病后施用这类杀菌剂可渗入到作物体内或被作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对病菌直接杀灭或抑制病菌,虽然专治性强,治疗效果好,但易使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如多菌灵、托布津、春雷霉素等)。
铲除性杀菌剂
这类药剂能直接杀死侵入前的病菌和治疗已被侵染的施药部位,但植物生长期无法忍受强烈的药性,因此只于播前土壤处理、植物休眠期或种苗处理(例如:福尔马林、过氧乙酸等)。
虫害防治
叶蜱(叶螨科螨类总称)
发生时期: 多数叶螨喜好干燥、炎热的气候,因此夏天是叶螨最猖獗的时期。
症状: 因若螨、成螨群聚于叶背吸取汁液,导致叶背灰褐色,叶面发黄,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梅雨结束前每周都要喷洒除螨剂进行预防。
根瘤线虫(Meloidogyne)
发生时期:3~12月
症状:根部有瘤状凸起,植株生长停滞,严重影响水分与养分的吸收。根瘤线虫病别于对植物有益的根瘤菌,鉴别方法如下:根瘤菌引起的瘤状物突出明显,多为圆形或近圆形,不定形肿结较少,瘤状物坚实,破碎后流出紫红色或淡红色粘液;线虫瘤松软,形态各异,破碎后呈白色或暗铅白色麻团状松散纤维,含水量少,无黏液。
防治方法:虽多发于地栽情况下【地栽还要预防蛞蝓、夜盗虫(越冬幼虫统称)等常见害虫的侵袭】,但盆栽也要严格消毒盆土,旧土不得重复使用,新旧混合也不推荐,定期喷洒杀虫剂进行预防。
上一篇:四叶草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是什么? 下一篇:幼年山核桃树如何管理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