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成为群众的靠山,北山林场这样做!
一个重要的契机,为北山林场提供了专注“内功”修炼的机会。 流水潺潺,绿野如荫,山花烂漫,林木消耗量明显下降,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均大幅度提高……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20年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林场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成为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北山林场是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和青海省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还是黄河上游天然的绿色生态屏障和生物基因库,生态地位十分重要。1998年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后,北山林场全面停止森林资源采伐和一切与木材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进入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新阶段。
北山林场通过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项目,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总量持续增长。林区还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森林管护网络体系,实现了森林管护全覆盖。天保工程实施后,北山林场面对管护任务大、林牧矛盾突出的现实,将145.68万亩的天保管护区划定为524个管护责任区,将责任区落实到人头进行管护。同时,林场还加强管护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天保工程实施后恢复了2个营林区,建立了8个天然林保护工作站和24个护林点,组建了森林管护队、森林消防专业队、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三队合一”的森林防护专业队。北山林场还开展天保工程林业三防智能预警系统建设试点,通过采用视频监控等高科技手段对森林资源实施动态监控,在林区实现大范围、大视野、全天候24小时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的实时监测、监控及自动报警,从以往“人防”变为“人防、技防”相结合,有效减轻了管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进一步提高了护林工作效率。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北山林场严格贯彻“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工作方针和“资源开发可持续”的要求,高质量推进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北山林场累计完成人工造林7.8万亩,封山育林28.6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幼林抚育7.4万亩。林区实现了“一降三增”:林木消耗量明显下降,累计减少森林资源消耗12万立方米;森林面积比工程实施前增加了约6万余亩;活立木蓄积量增加了137.62万立方米,达546.22万立方米,增长15.4%;森林覆盖率增加13个百分点,达80.1%。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得到维护,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林分结构渐趋合理,林区生态屏障作用逐步显现。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林区动植物生存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在一些地方消失多年的棕熊、马麝、马鹿、金雕等重新出现。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星叶草、膜荚黄芪、桃儿七、羽叶丁香和被誉为高原“三大名花”的龙胆花、杜鹃花、报春花等数量明显增加。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给北山林场的职工群众带来了新的致富机会。当地群众通过育苗、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收入大幅提高,经济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目前,林区群众通过林场育苗基地辐射带动发展育苗产业,林区个体育苗户育苗面积达1.3万亩,培育的苗木销往青海本地、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平均每年苗木收入3600万元,林区苗木总产值达1.2亿元。在林场的辐射带动下,种苗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在天保工程项目支持下,北山林场通过科技创新已取得省级林业科技成果11项,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1项,制定省级地方行业标准10项,获得良种证书3个。北山林场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攻克了祁连圆柏的播种育种技术,为高寒地区的造林绿化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祁连圆柏播种育苗技术规程》荣获青海省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此外,林区依托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业,仅2017年到北山林场旅游的人数就达24万人次,旅游收入9120万元。北山林场还从全林区3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取了253名贫困人员担任林区天保工程生态护林员,2018年为每个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发放管护费1.56万元,贫困户实现了当年脱贫。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 李娜) (编辑: 刘霞)
上一篇:芍药怎么施肥?注意这五项! 下一篇:小石榴放置什么地方好-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