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白粉虱防治措施有哪些,用什么药防治好?
1、危害特征
作为一种危险性害虫,白粉虱的特征是传播速度快,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危害程度高。其成虫和若虫群集在植株叶背吸食汁液,成虫喜聚集在植株顶部嫩叶反面活动,卵和若虫则聚集在植株的中下部叶子,叶子受害后,褪绿、变黄、萎蔫、干枯,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此外,其分泌的蜜露会污染叶子及果实,导致产生煤污病。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成虫可传播病毒病。当虫口密度较高时,叶子呈现黑色,果实品质受到影响,导致减产。
2、形态特征
卵:长椭圆形,长0.2 mm左右,基部有卵柄,以利于从叶背的气孔插入植物组织中。若虫:1龄幼虫椭圆形,长0.29 mm!2龄长0.37 mm左右!3龄则紧贴叶子,体黄绿或淡绿色,触角和足退化,长0.51 mm!4龄又称伪蛹,椭圆形,黄褐色,长0.7-0.8 mm,初期体扁平,逐渐加厚呈现蛋糕状,中央略高。
3、生活习性
因为成虫具有趋嫩性,在作物上自下而上白粉虱的分布规律为新羽化成虫→伪蛹→老龄若虫→变黑的卵→新产的绿卵。白粉虱在冬天以各虫态在温室越冬并继续危害,成虫羽化后可进行孤雌生殖,也可在1-3 d内交配产卵。因其依靠卵柄插入植物组织,因而能与寄主植物保持水分平衡,不易脱落,若虫孵化3 d内在叶背可进行短距离游走,当口器插入叶组织后就失去爬行能力,开始营固着生活。白粉虱繁殖的适温为18-21 摄氏度,在温室条件下,约1个月完成1代。在18 摄氏度条件下,历期31.5 d,在温度24 摄氏度条件下,历期24.7 d,在温度27 摄氏度条件下,历期22.8 d。24 摄氏度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7 d、1龄5 d、2龄2 d、3龄3 d、伪蛹8 d。
4、产生 因素
4.1越冬场所充足
由于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快速发展,不仅为白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的虫源。
4.2人为因素
冬天温室作物上的白粉虱继续繁殖危害,无滞育或休眠现象。温室的开窗通风或菜苗移栽使虫源从温室移至露地,导致白粉虱的蔓延。
4.3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
白粉虱不仅为害大多数数农作物,而且对多种农田杂草也进行危害,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产卵量大、繁殖快、漂移性强、生活周期短、扩散性大等特征,加大了防治难度。
4.4保护地种植和露地生产衔接紧密
从春天至秋天,白粉虱持续产生,其种群数量因为夏天的高温多雨有所抑制,但不显著,秋天达到高峰。由于温室与露地衔接紧密,果蔬等作物持续种植,导致白粉虱呈现周年产生态势。
4.5抗药性强
由于农药的长期应用,加上白粉虱世代多,繁殖快,其对常规农药已有较强的抗性,尤其对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较高。同时,长期不合理用药,单户单块地防治,很难提高总体防治效果。因此,在防治过程中,必须轮换用药,做到统防统治。
4.6适应性强
干旱少雨是白粉虱产生的适宜气候条件,6—9月常常暴发。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白粉虱种群的发展与多雨天气关系不紧密,7月降水量达324.7 mm,比2003年同期多74 mm,比常年同期多82.7 mm,但是8月白粉虱的产生量仍然较大。
5、防治措施
5.1农业防治
育苗前清理田间杂草,熏杀残余虫口,带出田外集中进行烧毁!在温室通风口安装防虫网!温室第1茬种植耐低温且白粉虱不喜危害的植物,如芹菜、蒜黄等。
5.2物理防治
根据白粉虱成虫有趋黄性的特征,在温室内设置黄板(1.00 m×0.17 m纤维板或硬纸板,涂成橙黄色,再涂上一层黏油,一般应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设置密度480-510块/hm2,诱杀白粉虱成虫的成效显著。黄板设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平,7-10 d重涂1次,操作时(更多蔬菜瓜果种子公司和种子品种,请登录库百科养殖网平台查询或购买。)应堤防防止将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释放丽蚜小蜂可与黄板诱杀协调运用。
5.3生物防治
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按15头/株释放丽蚜小蜂成蜂,每隔2周释放1次,共3次。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用地控制白粉虱危害。
5.4化学防治
春夏以日光温室附近的田块防治为重点,冬天以日光温室防治为重点,统一连片用药。关键技术:治早治小。1龄白粉虱若虫蜡质层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机会多,抗药性差,易防治。因此,在白粉虱密度低、虫龄小的早期防治至关重要,应集中连片统一用药。白粉虱寄主多,食性杂,成虫迁移性强,漂移性大,只有田内外统一用药,才能控制其繁殖危害!关键时段全程药控。白粉虱繁殖率高,生活周期短,群体数量大,世代重叠严重,在7—9月白粉虱繁殖的高峰期必须进行全程药控!选准药剂,交替应用。可用10%吡虫啉1 500倍液、25%扑虱灵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20%灭扫利2 000倍液、5%锐劲特1 500倍液、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4 000-5 000倍液等,每隔5-7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用灭蚜灵烟剂5 250 g/hm2与以上药剂交替应用。喷药时,堤防均匀喷透,一般用弥雾机或手动喷雾器对准植株反面进行喷雾,为延缓产生抗药性,应堤防轮换用药。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