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芦笋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芦笋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芦笋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芦笋病毒病是芦笋成长时期一种重要的病害,农户们需要认真了解并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本文从芦笋病毒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等方面为大家做了详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芦笋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芦笋病毒病发病症状

病毒感染芦笋植株后,初期多数笋株症状不显著,有些植株轻度失绿后,过一段时间又能恢复正常。在染病严重的情况下,多体现为植株成长瘦弱,株丛矮小,拟叶黄绿相间或黄化变小,枝叶扭曲,单株地下鳞芽成长发育数目减少,嫩笋抽生缓慢、纤细,芦笋的商品产量与质量下降。

芦笋病毒病病原菌

引发芦笋病毒病的毒源有天门冬1号病毒(马铃薯Y病毒)、天门冬2号病毒(等轴不稳环斑病毒)、天门冬3号病毒(马铃薯X病毒)、天门冬矮缩病毒(烟草条斑病毒)、天门冬豇豆粗缩花叶病毒。但重要是以天门冬1号病毒和天门冬2号病毒为主。天门冬2号病毒分布很广,危害性也比较严重。

芦笋病毒病发病规律

病毒引起的病害。病毒在活体寄主上存活越冬,重要经过汁液接触摩擦传毒,有的可经过种子传毒,或经过桃蚜传毒。种子带毒是重要初感染来源,芦笋病毒存在于种子的胚与子叶中,带毒种子发芽成长发育成幼苗后,茎、叶、芽都可能带毒。

芦笋病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和防治

芦笋病毒病防治措施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浇足底水、施足基肥,同时应向地表喷施消毒药剂加新高脂膜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消毒(1O%磷酸三钠或O.1%高锰酸钾浸种1小时)进行消毒处理,下种后应及时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保温保墒,防治土壤结板。

2、增加田间管理,在芦笋成长阶段适时浇水、追肥、中耕除草,在芦笋成长阶段喷施地果壮蒂灵加大养分输送,提高芦笋抗病能力!在芦笋定植、中耕除草、摘心打顶、割笋(采收)等农事操作前后,宜用肥皂水洗手和洗刷刀具等,并随后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防止病菌感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

3、药剂防治,从(查看国内全部种子公司和优秀种子,可以在手机中下载安装个库百科养殖网能查阅购买全部种子品种。)抽笋期开始定期或不定期喷施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300-500倍液)等针对性药剂防治,减弱或阻止病原病毒粒体入侵或在寄主体内转运增殖的物质,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提高药剂有用成分利用率,巩固防治成效。

更多农作物种植技术请访问种植库网站学习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