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蕺菜(鱼腥草)的现代研究
蕺菜以无性繁殖为主,也有有性繁殖,其种子萌发率约20%。通常,当某一类群部分或全部放弃有性生殖以后,则整个类群的多态现象将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存在于许多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的植物中,如竹子(李秀兰等,2001)、半夏属(李名旺等,1997)、猕猴桃属(熊治廷等,1988)和薯蓣属(秦慧珍等,1985)。研究结果表明:
蕺菜种内染色体数目不恒定,具有多种不同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也与蕺菜长期以来主要靠无性繁殖有关。一方面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可通过无性繁殖固定下来;另一方面,由于外界环境等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未减数配子出现,从而产生部分多倍体植株并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下来,不同倍性植株间进一步杂交也许会产生更多的染色体数目不尽相同的整倍体和非整倍体植株,个别能存活的植株也可通过无性繁殖保存下来。
此外,试验还发现,蕺菜在其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尤其是在其未成熟花粉粒发育早期,比较普遍地存在核穿壁或称细胞融合现象。关于细胞融合现象,自Gates(1911)在月见草属植物中发现以来,在许多植物中已有报道。不同学者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有所不同。其中,Thakur(1978)认为细胞融合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染色体极端丢失的配子是致死的,不能存活;另一种是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的配子可能会成活而产生非整倍体,如整个染色质都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受体细胞就可能变成多倍体。Yen等(1993,1994)、Sun等(1993)和罗明诚等(1992)的研究均认为花粉母细胞的细胞融合将可能导致后代中同源异源多倍体的出现,同源异源多倍体中所含的各种染色体倍数可能不一定相同,而且还可形成非整倍体。
试验发现不同蕺菜材料染色体数目变异较大,有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连续分布的趋势,如染色体数目出现64、6!、63、65、62、60、66等,推测与其花粉粒形成过程中大量出现的细胞融合现象也有一定关系。实际上,对每份材料染色体的确定是以这份材料中的众数而定的。在染色体数目为50、54、90和126等的蕺菜中,也曾分别发现有其他染色体数目,如染色体数目为35、53、92和111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上述观点。
上一篇:多肉植物中斑莲花掌的花期及简介 下一篇:黄瓜落蔓措施技术指导解析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