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的症状、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_番茄
一、症状识别
番茄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产生溃疡病。幼苗染病始于叶缘,由下部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产生溃疡状凹陷条斑,致使病株矮化或枯死。成株染病,病菌在韧皮部及髓部快速扩展。下部叶子凋萎或卷缩,似缺水状,一侧或部分小叶凋萎!茎内部变褐,并向上下扩展,长度可由一节扩展到几节,后期产成长短不一的空腔,最后下陷或开裂,茎略变粗,生出许多不定根。多雨或湿度大时,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污状物,后期茎内变褐以至中空,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现青枯状。果柄受害多由茎扩展进入,其韧皮部及髓部出现褐色腐烂,一直伸延到果内,致幼果皱缩滞育、畸形和种子带菌。有时引起局部感染,萼片表面生坏死斑,果面可见略隆起的白色圆点,单个的病斑直径3厘米左右,中央为褐色木栓化突起,有时连在一起形成不定形的病区。番茄溃疡病是病果的一种特异性症状,由再感染引起。
二、病原特点
病原为细菌,菌体短杆状或棍棒形,无鞭毛,大小0.7-1,2微米x0,4―0,7微米。在523琼脂培养基上培养96小时后,长出直径1毫米的小菌落,一周后菌落呈现圆形,略突起,全缘不透明,粘稠状。革兰氏染色阳性,适宜pH7,发育温度1-33摄氏度,适温25-27摄氏度,53摄氏度10分钟致死。
三、传播渠道
病菌可在种子内、外及病残体上越冬,并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2-3年。该菌主要由各种伤口侵入,包括损伤的叶子、幼根,也可从植株茎部或花柄处侵入,经维管束进人果实的胚,感染种子脐部或种皮,致种子内带菌。当病健果混在一起采收时,病菌会污染种子,造成种子外带菌,种子带菌率一般为1―5%,严重时可达53,4%。此外,病菌也可从叶子毛状。体及幼嫩果实表皮直接侵入,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种子、种苗及未加工果实的调运,近距离主要依靠雨水及灌溉水,特别是连阴雨及暴风雨传播。
四、发病条件
经过分苗移栽及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一旦侵入,经过韧皮部在寄主体内扩展。温暖潮湿,结露持续时间长及暴雨多,发病重,有喷灌的大棚或温室,番茄果实易暴发此病。
五、防治措施
对番茄生产用种严格检疫,严防其传播蔓延。番茄溃疡病为检疫性病害,应增加检疫制度,防止病害从疫区向非疫区传播。
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倒茬,防止与茄果类蔬菜连作,可与十字花科的甘蓝、大白菜及百合科的大葱、大蒜等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除草,防止带露水操作,可降低发病率。建立无病留种地,从无病株采种,防止种子带菌。种子处理: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30分钟,或70摄氏度于热灭菌72小时,或硫酸链霉素200毫g/kg浸2小时后冲净,晒干催芽。
移栽时尽量减少伤根现象的产生,防止病菌从伤口侵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防止整枝打杈等农事操作造成的病害蔓延。
发病初期用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硫酸链霉素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对水60kg全田喷洒,7天1次,共喷2-3次,堤防每次喷药须在晴天下午。病害产生严重时,可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硫酸链霉素及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对水60kg灌根,每667平方米约用300kg药液。7天灌根1次,共灌2-3次。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