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黄瓜缘枯病的危害症状、产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5|点击次数:
黄瓜缘枯病的危害症状、产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黄瓜缘枯病的危害症状、产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黄瓜缘枯病是近几年在保护地黄瓜上产生危害比较重的一种病害,它不仅危害黄瓜,也危害保护地种植的南瓜。由于保护地内相对温度较大,而黄瓜成长又需要较高的温度,在管理上很容易形成昼夜温差较大的现象,从而造成黄瓜叶子边缘以及嫩茎、卷须、果实等幼嫩位置,出现大量的聚集露滴现象。集露时间一旦达到6-7h,黄瓜缘枯病就会产生危害,特别是深秋至翌年早春该病产生危害严重,更有甚者出现拔园改种其他蔬菜现象。为指导菜农正确识别黄瓜缘枯病,及时做好防治工作,现将黄瓜缘枯病的危害症状、产生规律及防治措施阐述如下,供参考。

黄瓜缘枯病的危害症状、产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症状特征

黄瓜缘枯病菌可危害植株的叶、叶柄、茎、卷须和果实等。叶子受害,首先在叶子水孔附近产生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发展为淡褐色不规则形病斑,周围有晕圈,严重时形成大型水浸状病斑,由叶缘向叶中间扩展,呈现楔形。果实染病,先在果柄上形成水浸状病斑,湿度大时,果实尾部会溢出白色的胶体,后变褐色腐烂。环境湿度较小时果实黄化凋萎,湿度大时染病果实病部溢出茵脓。叶柄、茎、卷须受害病斑也呈现水浸状、褐色。茎杆染病造成茎杆出现纵裂现象,但是纵裂的长度受到两茎节的制约(蔓枯病裂茎,不受茎节的制约),湿度大时,纵裂位置会有乳白色的菌浓溢出。幼苗受害,可造成成长点真叶腐烂,成长点枯死现象。

二、病原菌

该病病原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 pv.marginalis(Brown)Stevens,属假单胞杆菌边缘假单胞致病原细菌。

在普通洋菜培养基上菌落黄褐色,表面平滑,具光泽,边缘波状。细菌短杆状,极生鞭毛l-6根,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三、传播渠道

黄瓜缘枯病菌在种子内或以芽孢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感染源。借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操作传播,经过气孔、水孔侵入植株。发病后经过风雨、昆虫和人为接触传播,进行多次重复感染。

黄瓜缘枯病的危害症状、产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四、发病条件

潮湿和植株表面结露或积水是引起保护地黄瓜产生此病的关键。黄瓜叶缘的吐水现象,以及保护地内高湿管理措施,昼夜温差大导致叶子长时间结露,为该病菌的活动、侵入及蔓延提供了重要的水湿条件,也是造成黄瓜缘枯病产生危害严重的重要 因素。当棚内湿度大,尤其是随夜间气温下降,相对湿度达70%以上长达6-7h,棚内的水蒸气就会凝降到黄瓜叶子或茎上,形成叶面结露,这类饱和状态持续时间越长,缘枯病的水浸状病斑出现就越多,有的在病部可见菌脓。

五、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1. 1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翻晒土壤,以降低土壤中病原基数。

1.2轮作换茬。与非瓜类作物实行2a以上轮作。

1.3选用抗病品种。如津优5号、玛特9366、35-915、35-916等。

1.4种子消毒。选无病瓜留种,由于该病能够经过带病种子进行传播,因此在生产上要应用无病或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种子消毒,可用55摄氏度温水浸种15min,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1h,清水洗净后晾干播种。杜绝应用带病种苗,减少病原初感染几率。

1.5增加种植管理。实行工厂化无病土育苗,应用50孔穴盘(50孔穴盘育的苗长健壮,抗病性强)。苗长到五叶一心时及时定植,苗龄期15-20天。移栽前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深翻土地。成长期要及时清除发病叶片、病果等,带出棚外烧毁深埋,防止病菌传播蔓延。保护地内要堤防防风降湿,降低大棚湿度,抑制病害产生。黄瓜发病后要控制灌水,以促使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在基肥和追肥中要堤防加施偏碱性肥料,以抑制病原菌的感染速率。同时要防止缺钙现象的产生,因为缺钙易形成伞形叶,抗病性降低。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早喷药控病,能够应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46.1%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20%噻菌铜悬浮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喷雾时应从植株底部以45角由下向上喷,使叶反面充分布满药液,杀死病菌,防止传播蔓延。以上药剂能够交替应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在应用46.1%可杀得3000可湿性粉剂时应堤防:当棚内温度高于35摄氏度时,严禁应用!遇霜冻天气或过度潮湿的条件下,要慎用。

标签: 植物种植

上一篇:麦芽山楂茶    下一篇:鸿运当头吸甲醛吗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