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5|点击次数:
芦笋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芦笋常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一、芦笋立枯病 1.症状。芦笋立枯病又称枯萎病,是土传病害。初见田内个别植株变黄萎蔫,病情扩展后全株枯死,嫩茎染病,拟叶和茎变褐色或纵裂,病株地下茎和根部可现褐色病斑,后期病部腐烂,产生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幼笋染病,茎细小或无法出土。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菌为尖孢镰刀菌芦笋专化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经伤口侵人,为害茎部和根系,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生产中土壤过湿易发病。 3.防治方法。(1)育苗地不宜连作,实行3-4年轮作。(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芦笋专用肥,注意防止烧根或沤根。(3)加强管理,及时清除杂草,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湿气滞留。(4)发病初期喷洒或浇灌36%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1:1:160倍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芦笋根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基或根部,初发病部变褐色,皮层逐渐腐烂,仅残留表皮及维管束,表皮下有白色菌丝体,严重时小根全部烂掉,根部溃烂,植株黄化,矮小或凋萎死亡,一般不落叶,此区别于立枯病。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人幼根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同芦笋立枯病 三、芦笋炭疽病 1.症状。主要危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或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 3.防治方法。(1)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严防大水漫灌,浇水应安排在上午,减少夜晚结露。(4)发病初期喷洒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隔I0d左右喷I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7d停药。 四、芦笋茎腐病 1.症状。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受害,初在茎表出现水浸状斑,逐渐扩大,后侵人茎秆,茎部组织腐烂,地上部呈枯萎状,湿度大的可在茎表组织出现白色菌丝体。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是一种腐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可腐生2-3年,菌丝直接侵人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播种过密,湿度大易发病。 3.防治方法。(1)采用高畦或起垄栽培,不宜过密。(2)加强田管,雨后及时排水,降低土壤湿度。(3)及时拔除病笋,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4)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用75%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洒或浇灌,采收前3d停药。 五、芦笋病霉病 1.症状:芦笋病毒病田间显症不明显,病株生长瘦弱、弯曲、黄化,产量明显降低。 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有芦笋病毒l号、2号、3号,种子传毒,汁液也可传毒,但蚜虫不传毒。 3.防治方法。(1)收获时注意使用割刀,必要时进行割刀消毒,防汁液传毒。(2)为防种子传毒,应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可采用茎尖脱毒技术进行脱毒。(3)病初期喷洒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0.5%抗毒剂I号水剂300-350倍液,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病毒灵水溶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d喷l次,连喷3次,采收前3天停药。

上一篇:旱金莲开花不结种子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厦门:妇女节“玫瑰康乃馨百合”最受欢迎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