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

当前位置:主页 >>植物种植

茄子黑枯病的识别、发病原因及防治药剂

来源:习南公子|更新时间:2020-05-26|点击次数:
茄子黑枯病的识别、发病原因及防治药剂-库百科养殖网 茄子黑枯病的识别、发病原因及防治药剂86

茄子黑枯病在国内的各大种植区逐渐爆发,对茄子果实有很大影响。农户损失很大。那么茄子黑枯病是怎么得的,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此病,又如何防治呢?

茄子黑枯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一、茄子黑枯病症状

茄子黑枯病可感染茄子的叶子、果实及茎秆等,重要为害叶子。叶子染病,先出现灰褐色至灰黑色近圆形小点,后病斑颜色略有加深,扩展为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病斑外多具黄绿色晕圈,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病斑周缘变为深褐色至紫黑色,内部变为浅褐色,部分病斑形成轮纹,湿度大时病斑反面出现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感染果实时,果面先出现较多的水泡状隆起病斑,后病斑凹陷腐烂,严重影响茄子的品质。果梗及茎秆发病常产生凹陷或龟裂的近圆形病斑。

二、茄子黑枯病病原详解

茄子黑枯病的病原菌为Corynespora melonge—nae Takimoto,称茄棒孢菌,属半知菌亚门棒孢属真菌。分生孢子梗细长,浅褐色至深黑色,分生孢子棍棒状,具1~16个隔膜,褐色至黑色。病菌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2~28oC,在PDA培养基上成长较慢,初期为白色,后期颜色加深为灰色。

茄子黑枯病的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三、茄子黑枯病发病特征

病原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及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感染源。第二年产生的分生孢子可经过风雨进行传播,感染健康植株。该病的产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在温室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特别是夜间植株叶子上形成水滴的情况下,病害传播蔓延速度快。一般来说,5~6月温室内温度较高、管理不善时该病产生较重。

四、茄子黑枯病防治措施

1、应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处理。种子可用52摄氏度温水浸泡30 min,再放人15-25摄氏度温水中浸泡4-6 h后,捞出置于适温条件下催芽。

2、增加管理。发病后及时摘除发病叶片,收获后清洁田园。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勿偏施氮肥。

3、生态调控。温室中应及时放风排湿,切忌灌水过量,防止高温高湿环境的出现,可有用抑制病害的发展。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标签: 植物种植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