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出苗后应如何管理
(1)温度管理:寒冷季节育苗,苗床地温应保持在15-20℃以上,且保证日夜均衡,才能促进幼苗根系旺盛生长。提高苗床地温的措施,除了在棚室内提倡使用电热温床育苗外,冷床育苗时,在床土中多施用黑色的腐殖质或草木灰等肥料,加深土壤颜色,有利于多吸收阳光。还有依靠适时揭盖草苫等覆盖物,使白天充分吸收光能来提高床温,夜间及时保温。中午温度过高时,可从温室顶部扒小缝通风降温。
在70%-80%的苗子出土后,至分苗前,要适当降低苗床温度(一般降温3-5℃)进行低温锻炼,以保持小苗稳健生长,防止出现高脚苗,提高分苗后的成活率。要注意地温不要过低,持续低地温加上土壤水分大,极易发生沤根。
(2)浇水管理:幼苗时如需浇水,应注意控制浇水量。幼苗期合理的浇水量应该是当水渗下后,幼苗根系周围的土壤湿润而床土表层无积水,渗水深度一般是8-l0厘米。若浇水量过大,会使床土湿度过大。但也有用喷壶洒水时,被床土表面湿润所迷惑,其实水分尚未渗透到幼苗根系所在的土层中,达不到浇水的目的,导致幼苗受旱。
(3)空气湿度管理:在幼苗生育过程中,苗床的空气相对湿度对其影响较大。适宜的相对湿度应该是60%左右。当湿度过大时,不仅幼苗容易发生病害,而且降低了幼苗的蒸腾作用,影响根系的吸收功能。降低苗床空气湿度的方法,除了加强通风排湿之外,还可通过增温降湿。一般情况下,气温每升高1℃,可降低4%的空气湿度,因此,每天揭苫之后可稍放风排除温室内的雾气,然后立即关闭风口,使温度迅速上升至适温的上限,通过增加温室温度达到降低空气湿度的目的。
(4)追肥:育苗应以施足底肥为主。若确因缺肥幼苗表现茎细、叶小、色淡等症状时,就应追肥。追肥以氮素肥为主,用0.2%-0.5%的硝酸铵或硫酸铵溶液浇灌,用0.l%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追肥。
(5)防治苗期病害:定期喷用防病农药预防苗期病害。苗期用药一定要谨慎,在用药品种、浓度、时间和方法上注意防止发生病害。一般来说,敌克松、甲基托布津、杀毒矾和农用链霉素比较安全。
上一篇:八仙花的花语是什么? 下一篇:芒果树栽培管理技术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