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猪水肿病是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又被称作大肠杆菌毒血症,主要威胁新生仔猪,死亡率高,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该病主要是呈地方性流行,对于该病必须正确诊断,采取科学防治方法,才能控制此病的流行。下面一起来看看: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防措施。

1、发病原因

1.1 细菌性因素

引起猪水肿病的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猪体内常在细菌,正常情况下大肠杆菌与其他菌形成一个微生态平衡,保持猪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当大肠杆菌的量过多,就会产生大量的内毒素、外毒素,这些有害物质通过猪的肠道吸收到猪的血液中,肠道、肠管和猪脑部以及皮下血管产生损伤,从而引发猪出现水肿症状,并伴随有一定的神经症状。

1.2 非细菌性因素

引发猪水肿病的非细菌原因主要有天气变化和养殖环境的转换以及变化,或者经过长途运输改变了猪长期的饲养环境,或者采取直接更换养殖饲料,导致其微量元素摄取不足和部分维生素缺失。另外,猪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过高,或者养殖环境缺乏清理整治,以及应激因素的刺激,都能使仔猪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的病程较短,一般持续数小时,病期在1~2天左右,具有高于90%的致死率。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急性猪水肿病和亚急性猪水肿病。

2..1 急性猪水肿病

此型病猪会突然发病,没有可供观察的明显症状,在发病时,部分病猪会处于非常亢奋的状态,易吼易尖叫;出现行动不稳,无法站立,四肢乏力,卧地并出现四肢划动。通常,病猪在患病后数小时内迅速死亡。

2..2 亚急性猪水肿病

亚急性猪水肿病具有更高的发病率,主要出现明显的局部水肿症状,伴随有神经症状。部分病猪出现口吐白沫、后肢乏力、无法站立、四肢划动的症状,对触碰反应敏感,且水肿多在眼睑部位、结膜部位、头颈部出现。

3、流行病学特征

猪水肿病主要感染在2月龄的仔猪,以及3~4月龄的架子猪。在2月龄仔猪身上发病并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并且发病非常急,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程短,一般为l~2天,有的病例甚至在数小时内即死亡,且具有相当高的死亡率;对3~4月龄的架子猪染病则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发病时并无明显的神经症状,且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多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或者误诊死亡。

4、病理变化

猪水肿病主要是水肿症状,可在猪体内各部被发现,特别是胃壁和结肠系膜呈现明显的水肿症状,当胃壁和结肠系膜被切开后能够观察到增厚的变化、且呈现胶状物,流出茶色液体或清亮液体,伴随全身淋巴结水肿,并出现明显的充血症状和出血。

5、诊断

由于猪水肿病一般情况下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症状,因此,可结合流行病学通过观察猪水肿症状来进行判断,主要是通过2月龄仔猪头颈部以及眼脸部水肿和神经症状判断,针对3~4月龄的架子猪主要是观察眼睑部和头部水肿、眼红和便秘的症状来判断诊断。对猪水肿病的分析确诊则需要解剖取出病猪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进行细菌培养观察大肠杆菌情况来确诊。

6、防治

6.1 预防措施

对哺乳仔猪实施补料,提高仔猪的消化吸收能力,阶梯式断乳,需要循序渐进的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并且注意饲料的营养水平要均衡,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适当,不宜过高。还要注重对断乳后仔猪的饲养观察,避免进食过饱。在断奶前后约4周时间内服用适量磺胺甲基异恶唑,以达到预防猪水肿病的作用;并且定期对饲养环境进行清扫冲洗和消毒;确保仔猪的硒元素和维生素C的摄入水平,注意补充;或针对断奶仔猪在断奶前后约2周时间内用猪水肿病多价灭活苗进行肌注预防。

6.2 治疗

一是中药治疗。针对猪水肿病主要是采用中药制剂苍术香连散,是通过黄连、木香、苍术组方,持续用药坚持2天,用药后采取必要的观察视病情变化调整用药量,并且调整饲养管理措施,采取必要的辅助治疗措施。二是中西医结合疗法。通过注射清热解毒通便针和氟苯尼考注射液来有效缓解猪水肿病的主要症状,并且遵照医嘱按照病猪的主要病情变化采取必要的药量调整,注意保证用药剂量和次数,并且控制好病猪和未感染猪的隔离工作。

猪水肿病的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小至数日龄,大至4月龄都有发生。生长快、体况健壮的仔猪最为常见,瘦小仔猪少发生。带菌母猪传播给仔猪,呈地方性流行,常限于某些猪场和某些窝的仔猪。饲料饲养方法改变,饲料单一,气候变化,被污染后的水,环境,用具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机率增加和症状加重。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春秋季。如初生得过黄痢的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

临床症状

病猪突然发病,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口流白沫,体温无明显变化,病前1~2天有轻度腹泻,后便秘。心跳疾速,呼吸初快而浅,后来慢而深。喜卧地、肌肉震颤,不时抽搐,四肢动作游泳状,呻吟,站立时拱腰,发抖。前肢如发生麻痹,则站立不稳,后肢麻痹,则不能站立。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步态摇摆不稳,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水肿是本病的特殊症状,常见于脸部、眼睑、结膜、齿龈、颈部、腹部的皮下。有的病猪没有水肿的变化。病程短的仅仅数小时,一般为1~2天,也有长达7天以上的。病死率约90%。

主要是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1] 。

急性型:患猪突然发病,步态不稳,走路蹒跚,倒地后肌肉震颤,严重的全身抽搐。眼睑苍白、水肿如鱼肉状,口吐白沫;通常是在敏感猪群中一头或几头见不到明显症状,几小时即死亡,被感染的猪只大多很健壮,吃得饱长得快。

亚急性型: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大多正常。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等水肿,其中耳朵水肿最为明显。皮肤发亮,指压有窝,重症猪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一小缝隙。

但65日龄病猪水肿不明显。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跑。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触诊皮肤异常敏感,叫声嘶哑,皮肤发绀,体温降到常温以下,心跳加快,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

特征性的病变是胃壁,结肠肠系膜,眼睑和脸部及颌下淋巴结水肿。胃内充满食物,粘膜潮红,有时出血,胃底区粘膜下有厚层的透明水肿,有带血的胶冻样水肿浸润,使粘膜与肌层分离,水肿严重的可达2~3厘米,严重的可波及贲门区和幽门区。大肠系膜、胆囊、喉头、直肠周围也常有水肿,淋巴结水肿、充血、出血、心包和胸腹腔有较多积液,暴露空气则凝成胶冻状。肾包膜水肿,膀胱粘膜轻度出血,出血性肠炎变化常见。

诊断与鉴别

根据流行病学和特殊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初步确诊。确诊用肠内容物可分离到病原性大肠杆菌,鉴定其血清型后,可以得出诊断。

临床上应与硒、维生素B1缺乏症等疾病相区别。

防治

预防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异的有效疗法,预防本病关键在于改善饲养管理,饲料营养要全面,蛋白质不能过高。药物治疗早期效果好,后期一般无效。

1、在没有本病的地区,不要由病区购进新猪,邻近猪场发生本病,应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在有本病的猪群内,对断乳仔猪,在饲料中添加适宜的抗菌药物。切忌突然断乳和突然更换饲料,断乳时防止突然改变饲养条件,断乳后的仔猪不要饲喂过饱。猪舍清洁、干燥、卫生,定期冲洗消毒。

2、仔猪断奶前7~10天用猪水肿多价浓缩灭活菌苗肌注1~2毫升,可预防本病发生。

3、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4、在母猪临产前40天和15天,分别肌肉注射仔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苗,每次每头2毫升,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大肠杆菌的抗体。怀孕母猪临产前第7天和第2天,分别肌肉注射猪水肿抗毒注射液10毫升,可确保所产仔猪85.71%得到保护。加强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在饲料中添加0.2%的金霉素饲喂。仔猪断奶前后皮下注射K88和K99基因工程苗三分之一头份,可明显降低腹泻及水肿发病率。

5、仔猪生后哺乳之前,给仔猪口服0.1%的高锰酸钾2毫升~3毫升,以后每隔5天再喂饮一次。在仔猪3日龄~4日龄肌肉注射富铁力1毫升或牲血素1毫升,0.1%亚硒酸钠2毫升,能有效补充铁和硒的不足。3日龄~5日龄饮用淡盐水,7日龄补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促进器官发育,适量增加粗纤维饲料。

6、仔猪35日龄~40日龄断奶为宜。断奶前1天~5天逐渐减少喂乳次数,严禁突然断乳。调整饲料配方,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3周龄内蛋白质不高于19%。饲料应多样化,保持饲料新鲜洁净。断奶初期补料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断奶后限喂一周青饲料,逐渐增加精饲料。

7、断奶后一个月内,每100公斤饮水或饲料中加1公斤~2公斤食醋或柠檬酸,以提高胃内酸度。定期给予金霉素、土霉素、痢特灵、喹乙醇、磺胺类、亚硒酸钠、维生素B粉等药物,对防治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明显效果。

治疗

1、恩诺沙星4~6毫升肌注,每日2次,连用3天;0.1%亚硒酸钠3~4毫升,肌肉注射,间隔5~6天重复注射一次。

2、头孢止痢每千克体重0.1~0.15毫克口服或肌注,不可超量,也不必与其它药配合应用。

3、硫酸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25毫克肌注,一日2次,连用3天。剂量准确,不可超量。5%葡萄糖200毫升静脉注射。

4、20%磺胺嘧啶钠10毫升或六甲氧磺胺嘧啶10毫升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5%氯化钙和4%乌洛托品各5毫升混合静注。

5、庆大霉素5毫升,地塞米松100~200毫克分点注射,连用2~3次。

6、口服利尿素每千克体重1毫克或用速尿1~3毫升肌注。

7、庆大霉素或小诺霉素及维生素B12,肌肉注射,12小时一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