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对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进行制备工艺的研究。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加味玉屏风微丸,以微丸的累积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按照最佳工艺制得的加味玉屏风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良好,大小均匀,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4%以上;最佳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用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

1、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AGB5型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METTLERTOLEVO公司),Waters 600 - 2487型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产),Millennium32数据处理系统(美国产),Altech20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美国产),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泰斯特有限公司),DHG -9030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S-450型挤出滚圆机(深圳市信宜特科技有限公司),RCZ- 683型药物溶出仪(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

1.2试药

黄芪甲苷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材(世一堂饮片有限公司),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加味玉屏风微丸的制备

分别称取加味玉屏风提取物和微晶纤维素(MCC)等原辅料,粉碎、过100目筛,混匀,加入适当润湿剂制成软材。经挤出机筛板(孔径1 mm)挤成光滑致密的条状物,置于滚圆机中,直至颗粒滚制成丸。取出微丸,适度干燥,筛分,即得。

2.2制备工艺因素水平的确定

通过多次预试验,确定影响挤出滚圆工艺的主要因素分别为挤出频率、滚圆频率和滚圆时间,对三者进行考察,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选用L9 (34)正交设计表安排实验,以60min的累积溶出度为评价指标,对微丸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因素、水平见表1。

3 黄芪甲苷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 Diamonsil C18 色谱柱(4.6mm×200mm,5μm);柱温: 室温;流动相: 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94℃,载气: 氮气,流速为2.0L/min。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2.3.2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0.5mg的溶液,即得。

2.3.3 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0,200,400,800μL,置1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以上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条件进行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得回归方程为:Y=1.0619X+?1.624,r=0.9994,结果表明:在1.16~9.28μg黄芪甲苷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2.3.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中第二法操作。以900mL脱气蒸馏水为溶出介质,温度为( 37± 0.5)℃,转速为75r/min,取自制的加味玉屏风缓释微丸,分别投入6个溶出杯内,在第5、10、15、30、45、60 min 时分别进行取样,每次取10 mL溶出液(同时补液10mL),置于分液漏斗中。

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溶液振摇提取4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20mL,正丁醇液用旋转蒸发仪80℃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备用。

2.3.5供试品含量测定

分别精密量取各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供试品中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由表2的分析结果可看出: 三因素对成丸影响的大小顺序为B>A>C,从正交试验结果看,最优组合为A1B3C1,即挤出频率为30Hz,滚圆频率为40Hz,滚圆时间为8min。

2.4最佳制备工艺的验证?

按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制备3批微丸,照上述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和供试品含量测定的方法对3批样品的溶出度进行测定,结果微丸中黄芪甲苷的含量在60min内的累积溶出度均达到94%以上,且按优化所得工艺制备的微丸大小均匀、硬度适宜、圆整度较好、收率较高。

3、讨论

微丸的制备国内外常见的方法较多,但挤出滚圆制丸技术是在国际制剂工业中较为广泛应用的制丸方法之一。用该技术制备西药微丸已比较成熟,但用于中药微丸的制备报道较少。本研究尝试用该技术制备中药缓释微丸,试验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但目前还存在着载药量低等技术障碍,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