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一例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的诊治【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一例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的诊治

关晓英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

作者简介:关晓英(1974 -),女,大专,兽医师。

1 发病情况

海伦市某养猪户,2015年7月6日从外地购进平均体重约30kg的生长育肥猪118头,从购进第六天开始,部分猪相继出现皮肤散在红色斑点状丘疹,初期畜主以为是湿疹,用鱼石脂lg、水杨酸lg、氧化锌软膏30g混合后涂擦患部治疗,不见好转,病变部位发展为形状、大小都不同的红色或紫色的斑块,并表现明显病态,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运动。畜主请乡镇兽医诊治,认为是猪丹毒,并用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U,每天3次肌肉注射,治疗3d,不见好转,病猪不断增多,病猪死亡2头。笔者接诊后,经了解,该养猪户采用全进全出方式饲养育肥猪,入栏前已对猪舍进行了消毒,猪购进初期表现健康,采食、饮水、排便均正常,并且购进时已进行了猪瘟、猪丹毒和口蹄疫疫苗接种。

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愿运动,被毛粗乱;初期耳部、背部、下腹部和后躯臀部及肢部皮肤上出现散在红色隆起皮疹,指压不褪色,随着病情发展成为隆起的形状、大小都不同的红色或紫色斑块,后期变为深褐色或黑色坏死痂;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四肢及眼睑周围水肿;个别猪出现发热、呼吸急促症状。病猪逐渐消瘦、衰竭死亡[养殖网:www.613935.com/]。

3 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3头,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横切面呈白色;部分肠系膜淋巴结呈白色;肝脏肿大变硬;脾肿大变硬有出血点;肾肿大,表面有白色坏死灶及出血点,包膜难剥离。

4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最初治疗及免疫接种情况,初步确诊为猪皮炎和肾病综合症。无菌采集病死猪肝、脾、肺、淋巴结等病料涂片镜检未发现病菌;接种肉汤培养基、营养琼脂平板及鲜肉琼脂平板,置37℃恒温箱培养,未见细菌生长,确定无细菌感染。由于实验室检测条件有限,在未进行猪圆环病毒Ⅱ型病毒检测情况下,根据初诊结果进行了试验治疗。

5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治疗该病,采用对症治疗,控制继发感染,提高病猪自身抵抗力,减少死亡数量。用复合醛按1: 250稀释,对发病猪的病患喷洒,每天2次,连用7d;用阿莫西林20mg/kg.w、清开灵注射液0.2mL/kg·w、鱼腥草注射液1OmL/kg·w、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15mL/头联合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d;扶正解毒散(主要成分:板蓝根、黄芪、淫羊藿)按0. 1%~0.3%拌料,连用7d,经上述治疗,病猪基本痊愈。共发病18头,死亡8头。

6 预防

目前该病还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也没有特异的疫苗来预防。预防该病应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在该病的高发期和雨季或湿度高的季节,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最好实行自繁自育、全进全出饲养方式。不要从已知患圆环病毒病的猪场和地区引进种猪和购进仔猪,新引进猪至少应隔离6周,确保引进猪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厂区,在高发病季节,禁止饲养员去农贸市场、屠宰场、其他养猪场等场所,尽量避免本厂人员频繁进出厂区,进出厂区要进行严格消毒。加强猪舍通风,降低生长育成舍的湿度和温度。适当降低猪饲养密度,猪栏面积生长猪0. 8m2/头,育成舍1.2m2/头,每栏猪的数量最好在10~12头左右,可相对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保证饲料的营养和充足的饮水,禁止饲喂发霉变质饲料,在饲料中按1.0~2.Okg/t添加脱霉剂密可优(主要成分:甘露寡糖、复合有益菌、复合酶、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硫酸锌)进行脱霉处理,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酸制剂,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在天气闷热、通风不良、断奶、免疫、仔猪阉割、猪群转栏、密度较大拥挤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质多维等抗应激添加剂,减少应激诱发该病的发生,增强动物机体素质。

搞好环境卫生。保证猪场环境和猪舍清洁卫生,并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药可选用季铵盐、复合醛、百毒杀等,要用2种以上消毒剂进行交替消毒,以防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加强免疫。由于圆环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免疫抑制,常发生继发感染,因此,要做好猪瘟、猪丹毒、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的免疫工作,以减少混合感染发病机会,降低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发病猪场,生长育成舍猪群暂时停止疫苗的免疫接种,等疫情控制后再接种。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