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鞭虫病的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农业网】
猪鞭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武守林
(黑龙江省依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哈尔滨154800)
1 危害
临床常见的猪体内寄生虫有猪蛔虫、猪囊尾蚴、猪球虫、猪鞭虫、猪弓形体、猪附红细胞体、猪肺丝虫等等;体表寄生虫有苍蝇、虱子、疥螨等,这些寄生虫虽然引起猪的死亡率很低,但会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间歇性损伤。肠道寄生虫会损伤肠道影响营养的吸收,降低饲料转化率,更有甚者会造成猪只顽固性腹泻而导致脱水致死;有些也会损害猪只肺脏,引起间歇性消瘦而衰竭致死(如肺丝虫)。寄生虫对肠道、呼吸道、皮肤的损伤,即破坏了天然的防御屏障,让细菌或病毒能够长驱直入,故建议在重视预防病毒和细菌性疾病的同时,也不要忽视预防寄生虫疾病的重要性,做好猪群的驱虫保健。
猪鞭虫病是由猪毛首线虫引起的以贫血、腹泻、渐进性消瘦为主要重要的寄生虫病。该病发病猪主要集中于保育阶段,表现为消瘦,严重腹泻,致死率较高;育肥阶段存在散发现象。通过剖检发病死亡猪,在盲肠端发现大量的鞭虫,通常使用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能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
2.病原
猪鞭虫属于毛首科,虫体前部细长,后部短粗,呈乳白色,外观极似马鞭。猪鞭虫雄虫长20~50cm,雌虫长40~50cm,寄生于猪的盲肠,鞭虫以头部钻入肠黏膜,引起盲肠发炎。成虫在盲肠中产卵,虫卵随粪便排至体外,因卵壳的保护,虫卵可在土壤中存活6年;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虫卵经过大约21天时间发育为内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虫卵。虫卵被猪只吞食后,幼虫在小肠内脱壳而出,8天后移行至盲肠和结肠并吸附在肠黏膜上,经过约35天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为130天左右[养殖网:www.613935.com/]。
3 临床症状
临床主要以间歇性腹泻(粪便颜色为黑色,后期转为黄色)为主要特征。发病猪食欲差,被毛粗乱无光泽,顽固性下痢,逐渐脱水而导致严重消瘦,皮肤苍白(贫血),瘦弱无力、渴欲增加。通常采用针对仔猪猪痢疾、仔猪下痢、仔猪黄白痢的药物“痢菌净”(主要成分为乙酰甲喹)、土霉素等治疗效果不明显。
部分下痢的猪3~4天后衰竭而死;随着病情的发展,下血痢的猪越来越多。有的虫体牢固地固定在黏膜上,钻入处有大量虫体,周围分泌炎性渗出物,形成纤维性坏死性薄膜,聚集成圆形的囊状结节。肠黏膜层溃疡状坏死,盲肠和结肠段最为严重,并有充血、出血和水肿现象。
4剖检变化
剖检可见病猪外观消瘦明显,被毛粗乱并伴有可视黏膜苍白。小肠壁增厚。盲肠、结肠表面可见寄生虫结节。剖开结节可见白色虫体。肝脏肿大,色泽暗红。有时肺脏出现出血点,尖叶、心叶变实。电镜下观察,肠道黏膜上皮脱落。结肠和盲肠上皮脱落严重,黏膜表面和深层可见寄生虫断面。
5治疗
猪鞭虫病临床初期症状常与仔猪副伤寒相似,所以早期给予青霉素等抗菌素的治疗效果不佳。随着病程的加重,往往贻误病情。因此,正确的诊断结果是治疗该病的重要因素。通过确诊为猪鞭虫病的发病猪,使用伊维菌素(0. 6%预混剂330~lOOOg/t)和芬苯达唑(5%预混剂600~800g/t),拌饲料,连续喂7~9天进行治疗。用药后第二天见粪便中排出大量的白色虫体,治疗3天后猪只采食逐渐恢复正常。在伊维菌素和芬苯达唑对猪鞭虫病有确实效果的前提下,建议每个季度对母猪群和公猪进行驱虫保健1次,保育和育肥阶段各做一次驱虫以防猪鞭虫病在该猪场的再次发生。
6 预防
猪鞭虫的虫卵随粪便排出,约经3周发育成感染性虫卵,感染性能长达6年。该病分别广泛,每年四季均可发生。所以如果防控措施不当,该病将持续对猪场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由于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健康猪食人含有鞭虫卵的饲料、泥土、饮用水而导致的感染。因此,为防止该病再次发生,应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措施,保持圈舍卫生,经常更换干净的垫料。合理处理受到污染的工具、圈舍,如采取有效的圈舍清洗、消毒措施。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