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现代养猪的生产工艺【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现代养猪的生产工艺

王立辉 (黑龙江省北安市畜牧兽医局 164000)

我国养猪生产正由传统养猪向现代养猪转变,无论是养殖模式,区域布局还是生产方式,生产能力都在发生显著变化。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现代养猪的形式、内容和任务等有不同要求。现代养猪生产工艺可以划分为两种,即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和两点或三点式生产工艺。前者的特点是各阶段的猪群饲养在同一个地点,优点是管理方便,转群简单,猪群应激小,适合规模小,资金少的猪场是我国养猪业中采取的一般方式。后者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工艺,其通过猪群的远距离隔离,达到了控制各种特异性疾病,提高各个阶段猪群生产性能的目的,但因需要额外的场地,在小型的猪场不容易实现。

1 一点一线式

一点一线生产工艺是指在一个地方,一个生产场按配种、妊娠、分娩、保育、生长、肥育生产流程组成一条生产线。根据商品猪生长发育不同阶段饲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其又分成5种常用的生产工艺。

两段式生产工艺。该生产工艺的特点是猪在断奶后直接进入生产肥育舍一直养到上市,饲养过程中转群次数少,减少了应激。但由于较小的生长猪和较大的肥育猪养在同一类猪舍,增加了疾病防疫的难度,也不利于机械化操作,而且这种方式比其他方式需要更大的建筑面积。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或完全依赖人工饲养管理的猪场。

三段式生产工艺。这种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是哺乳期和保育期分开,加上生长肥育期共分为三段饲养,国内多数规模化猪场多采用这种生产工艺。采用此工艺猪群应激也比较小,同时可根据仔猪不同阶段的生理需要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技术措施。该工艺主要特点是怀孕母猪单栏限位密集饲养,便于饲养管理,母猪不会争吃打斗,避免损伤和其他应激,减少流产,而且比怀孕母猪小群饲养节约猪舍建筑面积500~600平方米左右(以万头猪场计)。产仔栏按7星期设计,怀孕母猪可在产前1星期进入产仔哺乳舍,仔猪4星期断奶后,立即转走母猪,而仔猪再留养1星期后转入转入保育舍,即可对产仔栏进行彻底清洁消毒,空栏1星期,有利于卫生防疫。保育栏也按6星期设计,饲养5星期,空栏清洁消毒1星期,给生产周转留有一定余地。

四段式生产工艺。仔猪出生后按哺乳、保育、生长和肥育四段饲养(www.613935.com),以万头猪场计比三段生产和肥育合二为一饲养可节约猪舍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

四段式生产工艺还有一种形式叫半限位生产工艺,其特点是空怀和轻胎母猪采用每栏4~5头的小群饲养,产前5星期为了便于喂料和避免打斗流产,又转入单栏限位饲养。采用这种工艺,哺乳母猪断奶后回到配种怀孕舍小群饲养,母猪八戒活动增加,对增强母猪体质和延长母猪生育高峰期有一定好处,设计投资可减少一些,所以有些猪场也采用这种饲养工艺。缺点是小群饲养期饲养管理麻烦些,有时母猪争食打斗使应激增加,猪舍面积也有所增加。

三段式与限位四段饲养主要差别是从生产到肥育分3个阶段,优点是可减少猪舍面积,一个万头猪场可减少300平方米左右。缺点是猪群多次转栏,应激增加。

一点一线的生产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地点集中,转群、管理方便,主要问题是由于仔猪和公母猪、大猪在同一生产线上,容易受到垂直和水平的疾病传染,对仔猪健康和生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2 两点或三点式

鉴于一点一线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一些国家采用了新的养猪工艺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其可分为两点式生产和三点式生产。

早期断奶隔离饲养工艺的主要优点是在仔猪出生后21天以前其体内来自母乳的特殊疾病的抗体还没有消失以前,就将仔猪进行断乳,然后转移到远离原生产区的清洁干净的保育舍进行饲养。由于仔猪健康无病,不受病原体的干扰,免疫系统没有激活,减少了抗病的消耗,因此不仅成活率很高,而且生长非常快,到10周龄时体重可达30~35千克,比一点一线方法将近高10 千克左右。

两点或三点的隔离距离最好尽可能远些,理想的距离应为3~5千米,100~500米的隔离可视为合理。如果条件允许,猪场中猪舍的间距也应当设计的大一些。有些猪场由于地盘不够或相临猪场太近,不适合多点生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