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养猪场猪群用药的正确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养猪场猪群用药的正确方法

1 选择适宜的药物

养猪场的猪群发病时,应先确诊疾病,再针对致病的原因选择药物,严禁盲目投药。此外,在给药前应先了解所选药物的主要成分,同时应注意药物成分的有效含量,避免治疗效果不佳或发生中毒。

2考虑猪只本身因素

2.1 品种差异

不同品种的猪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使用敌百虫驱除猪蛔虫时,本地猪的耐受力比外来品种猪大得多。

2.2 生理差异

由于仔猪、老龄猪及母猪的药物代谢酶活性较低,所以对药物的敏感性比成年猪及公猪高。如仔猪对痢特灵特别敏感,易发生中毒;怀孕期使用拟胆碱药、泻药易引起流产或早产;哺乳母猪使用药物时易通过乳汁对仔猪产生药物反应,故临床选药时应加注意。

2.3 个体差异

品种相同、年龄和体重相近的不同猪只对药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如对某一药物耐受性强的个体可接受甚至超过其中毒量,但不易引起中毒;而有些个体即使小剂量也能产生强烈的反应,甚至引起中毒,如使用青霉素时可引起个别猪只过敏甚至休克死亡。

2.4 机能状态

肝、肾的机能障碍常影响药物的转化和排泄,从而使药物作用加剧,出现毒性,特别是在养猪场对猪群连续用药时易发生蓄积中毒。所以,肝功能损伤时最好配合使用保肝解毒药。如葡萄糖、维生素C等;当肾功能不全时,最好配合使用肾脏解毒药,尤其是在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必须同时加喂等量的碳酸氢钠。

2.5 饲养管理水平

许多药物的治疗作用必须在动物体具有一定抵抗力的条件下才能得以发挥,如使用磺胺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时.病原体的最后消除必须靠机体的防御系统来完成。

2.6 环境因素

养猪场的环境条件,饲养密度,猪舍温度、光照、通风情况等均可影响药物的疗效。

3 确定最佳用药剂量和疗程

药物在机体吸收后达到一定浓度才能发挥作用。要发挥药物的作用且避免其不良反应,必须掌握药物的剂量范围,并根据疾病的类型以及药物的性质和猪群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疗程,一般连续用药3~5天,症状消失后再用1~2天,切忌停药过早而导致疾病复发。

4 选择最佳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仅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数量,有时甚至产生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如硫酸镁溶液内服起泻下作用,若静脉注射则起镇静作用。猪群常用给药方法有内服给药、注射给药、直肠给药、皮肤给药等,因为不同药物的吸收途径和在体内分布浓度有差异,所以对各种疾病的疗效是不同的。

4.1 内服给药

有些药物因受胃肠内容物、胃肠道酸碱度、消化酶、胃肠道疾患、高热的影响而吸收不完全,故药效较慢,且药物吸收后必须经过肝脏才能进入血液循环,部分药物在发挥作用之前即已被肝脏转化而失去活性,使进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因此,肠道感染时,应选用肠道吸收率较低或不吸收的药物拌料或饮水;全身感染时,则应选用肠道吸收率较高的药物拌料或饮水;养猪场的猪群发病期间食欲下降时,饮水给药可获得有效药量。但对不溶于水或微溶于水的药物以及在水中易分解降效或不耐酸、不耐酶的药物则禁止以饮水方式给药,如痢特灵微溶于水,饮水给药时沉淀下来的痢特灵颗粒极易引起中毒。

4.2 注射给药

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皮下组织血管较少或者吸收较慢、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吸收较快而完全,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宜做深层肌注;静脉注射药效最快,适用于急救或需输入大量液体的情况,但一般的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不可静注,以免发生栓塞。刺激性大的药物静注时不可漏出血管。

4.3 直肠给药

直肠给药是将药物灌注至直肠深部的给药方法。通过该种方法可以治疗便秘,并在补充营养等方面发挥较好的作用。

4.4 皮肤给药

通过皮肤给药可达到局部药效的作用,适用于治疗体外寄生虫病,但脂溶性大的杀虫药可被皮肤吸收,应防中毒。

5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有些药物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泛,当某一作用被作为用药目的时,其他作用就成为副作用。当药物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或机体对某一药物特别敏感时,易出现皮疹、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甚至过敏性休克等过敏现象。

6 配伍用药

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称为配伍用药。①两药合用的效应大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称协同作用。如磺胺类药物或某些抗生素与抗菌增效剂(TMP)合用,可增强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的药效;②两药合用的效应等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称相加作用。临床上利用药物的相加作用以减少单用某一药物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如三溴合剂的总药效等于钾、钠、铵溴化物三种相加的总和;③两药合用的效应小于单药效应的代数和,称颉颃作用。如猪群发生气喘病时,在饲料中添加有盐霉素的情况下,又使用了泰乐菌素,可导致泰乐菌素的毒性增强,造成大批猪只死亡。如应用普鲁卡因局部麻醉时,若用磺胺类药物防治创伤感染,则会降低磺胺类药物的抑菌效果。但临床上也可利用药物的颉颃作用减轻某些药物的副作用或解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反应。

7 给药次数与给药时间

给药次数取决于病情,一般每天2~3次。重复用药可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降低或丧失药效。猪群给药时间取决于药物性质。如健胃药宜在饲喂前给药,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饲喂后给药。

8 疫苗接种期内慎用药物

在接种弱毒活疫(菌)苗前后5天内,禁止使用对疫苗有影响的药物、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病毒唑等)、激素制剂(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等,并避免用消毒剂饮水,以防将疫苗中的细菌或病毒杀死从而造成免疫失败。在疫苗接种期可选用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药,如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某些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中药制剂等,以提高猪群免疫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