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现状与思考【库百科农业网】
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现状与思考
邢志先1 杨培昌1* 盛文波1 陈德良2 王新华3 姚军本4
1.云南省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楚雄675000;
2.云南省大姚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大姚675400;
3.云南省南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南华675200;
4.云南省双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双柏675100
1 家庭适度规模猪场的形成
1.1 社会劳动分工逐渐明确
随着农村生产效率的提高,社会劳动分工的要求也随之明确。农村产业经济由小而全逐步向多元化、专业化方向结构细分,原来传统家庭小而全的生产模式已不适应现代家庭经济结构的发展。虽然,务工经济是当前部分农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也还有许多人留恋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就是这些不离不弃的留恋者,他们为了从农事中获得更多的收益,改变了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创造出了使收入水平能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当,实现较高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家庭适度规模农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保留了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核,坚持了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符合农业生产特点,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是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升级版,已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1]。家庭农场的从业者为家庭成员,为当前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找到了出路。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导致农村生猪散养户越来越少、猪肉市场供应紧张、部分土地无人耕种、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无人看管等一系列农村社会问题。如何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以农村家庭农场的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的生猪标准化养殖,既可以促使农村部分劳动力就地转移,又可以解决当前农村存在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2 适度规模养猪业起步较早
在家庭农场经济体中,从事适度规模养猪业的经营是起步较早的一种家庭农场经济体。起先,经营者大多是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利用富余的副产物进行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由于种植业技术水平提高和种植农作物有明显的季节性,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加之,分散养殖收益率不能作为家庭主要的经济支柱,许多散养户逐步放弃了从事养猪这个高成本、高风险、高投入、微利的行业,部分具备一定养殖条件和技术的家庭又投资步入适度规模养猪行业。
2 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现状
2.1 楚雄州畜牧业生产概况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农业州、辖10 个县市、103 个乡镇、区域总面积2.926 万km2。全州总人口261.68 万人、其中乡村总户数57.16 万户、农业人口204.99 万人、非农业人口56.69 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 896 元。2013 年生猪存栏264.38万头、出栏350.97 万头;牛存栏77.20 万头、出栏35.70 万头;羊存栏141.98 万只、出栏102.15 万只;禽存栏量1 253.49 万羽、出栏2 040.03 万羽。肉类总产40.5万t、奶695 t、禽蛋1.17 万t;畜牧业产值达91.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6.9%。
2.2 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发展情况
据2013 年末统计显示、楚雄州生猪规模养殖户共1 942 户、出栏生猪64.39 万头、分别占全州乡村总户数的0.34%和18.35%。其中年出栏生猪100耀1 000 头或饲养母猪5耀50 头的适度规模养猪户1 889 户、出栏生猪48.49 万头、分别占生猪规模养殖户的97.27%和出栏的70.88%。为进一步证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在不请工的前提下、以种植和适度规模养猪为主体、对农村家庭经济收入来源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100 户、人口234人。调查显示、这100 户户均4.7 人、其中劳动力3人;耕地0.585 hm2、存栏生猪189 头、饲养母猪25头;户均年出栏仔猪249 头、肥猪218头。这些家庭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均家庭总收入39.38 万元、其中养猪收入36.31 万元、年均纯收入3.48 万元、是全州人均纯收入的1.08倍、其中养猪收入占家庭收入的84.51%。由此说明、种植责任田主要解决家庭吃饭问题、而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养猪。在农村从事种植和适度规模养猪、既照顾了家庭成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2.3 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养殖环境不规范(www.613935.com)。由于农村大部分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是利用富余农副产物在原来分散养殖的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猪场(舍)建设的选址、布局和设计、养殖设施配备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养殖环境保护的不规范现象。人畜混居、不同生理发育阶段的猪群混养、养殖环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
2)养殖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低。养殖环节的标准化程度低表现如下。一是良种意识不强,体现在种猪选择随意性大,血缘混杂,生产的产品(出栏的仔猪和肥猪)整齐度和质量差;二是生产规范化程度低,体现在饲料配比不合理,多数采用购买浓缩饲料自配玉米、糠麸等,配比随意性大,往往表现为能量过多;有的饲喂采取有啥喂啥的方式,甚至采用泔水喂猪,盲目使用添加剂、不按规定休药等;三是养殖设施化程度低,主要体现在没有配备分娩母猪产床、仔猪保温设备和保育栏、自动饮水器、给料槽等设施,仔猪黄白痢发生较为普遍,仔猪被压死、踩死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仔猪育成率仅为80%左右,生产水平低下;四是程序化免疫程度低,动物疫病控制能力差,没有较为合理的针对自己猪场疫病流行情况的免疫程序,导致疫病控制难;五是粪污无害化程度低。体现在粪污不进行无害化处理就随意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大。
3 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发展的思考
3.1 楚雄州家庭适度规模猪场发展的思路楚雄州仅占乡村总户数0.34%的生猪规模养殖户出栏的生猪占全州总数的18.35%。其中适度规模养猪户出栏生猪占规模养殖户的70.88%、适度规模养猪户出栏的生猪已成为生猪出栏的主力军。因此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云南省现代农业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楚雄综合实验站的依托单位、从2009 年起以地方特色猪种撒坝猪遗传资源为基础、推广地方猪种质资源滇撒猪配套系、就如何推进和引导农民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探索年生产100耀1 000头生猪养殖户家庭适度规模的生猪养殖模式。结合当前楚雄州农村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标准化程度较低的实际、从生猪良种化、生产规范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污染无害化等环节入手,着力解决标准化生产难以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监管成本高等问题。
3.2 生猪适度规模养殖亟需解决的问题
1)注重养猪场选址与布局。适度规模养猪由于多为单户饲养、猪场多位于住处旁、人畜混居、外来人员无法控制、这为某些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留下隐患。因此、在场址选择上要尽量与人居环境保持相对距离、并设立隔离墙将人居与猪舍分开。同时、在选择场址时还应注意周边环境、如周边的水源水质、工业“三废”、农药等是否会对猪场内环境构成影响。在布局上、推行从上风到下风顺序、考虑将猪舍划分为分娩哺乳舍、妊娠舍、保育舍、育肥舍、有条件进行自配的还要考虑建设公猪舍、公猪舍应距母猪舍有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2]。
2)注重种猪质量的选择。家庭适度规模猪场采用自繁自养、以生产优质仔猪和育肥猪商品为生产目的、大多饲养管理水平都相对较低。在种猪选择上、要从适应性、抗病力强、耐粗饲等方面考虑、如果准备饲养管理要求水平相对较低的品种、通常选择由地方猪种选育出来的猪种、如滇撒猪配套系、滇陆猪等;如果饲养管理水平稍高一点的猪场可选择饲养DLY。不要盲目选择对饲养管理水平要求高的配套系品种、如PIC、斯格、托佩克等。
3)注重生产规范化。注重生产规范化是指在生猪饲养过程中的饲料、兽药、生物制品、休药期、饮用水等投入品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完善采购、使用、病死畜治疗、无害化处理、选种选配等记录;同时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产目的、不同生理阶段分栏饲养、调配饲料、以满足营养需要而又不造成浪费。生产的规范化是大部分适度规模养殖户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环节、没有将规范生产作为提质增益的一个重要环节来认识。饲料、兽药、生物制品、休药期、饮用水只注重价格、方便等因素、不注重分阶段按不同生理生长发育阶段来饲养和配制饲料、造成了产品肉质低劣、畜产品质量可靠性差、养猪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
4)注重养殖设施配套。养殖设施是为满足猪只生理生活需要的重要保障、养殖设施是节约劳动力投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适度规模养殖场很少使用养殖设施、一是对养殖设施的作用认识不足、思维上只习惯于用老方法进行养殖;二是不愿意投资、因为没有感受到养殖设施的作用、也就不愿意去尝试。
5)注重制定针对本场疫病的免疫程序。由于大部分适度规模养殖场养殖规模相对较小、对本场动物疫病情况不了解、加之、购买种猪时未经疫病检测、只习惯于常规免疫、没有针对性地对本场的动物疫病进行检测、也就没有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程序方案、特别要注重导致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的程序免疫。
6)注重养殖环节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猪的粪尿排泄量很大(约为4耀8 kg/头)、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排出体外后会迅速腐败发酵、产生硫化氢、氨、胺等腐臭物质、污染猪舍和大气环境;粪尿中所含氮、磷等物质虽可改良土壤、但过量却会败坏土质、将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而所含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残留药物等是污染自然水源的主要物质。家庭适度规模猪场如果不注重养殖环节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长时间肆意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对家庭猪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严重影响。严格控制养猪中污水及粪尿的排放、或通过合理处理、变废为宝是生态养猪的重要内容[2]。
养殖场粪污可充分发酵后作为有机肥和产生沼气作为能源、沼液作为有机肥还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4]1 号)[Z].2014-02-24.
[2] 王云、吴岘.适度规模生态养猪浅议[J].畜禽业、2004(8):40-41.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