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病毒属的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对猪养殖场的危害极大.由于基层兽医及养殖户对该病缺乏理性认识,发现治疗不及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临床实践经验对该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并总结出有效的治疗措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伪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猪伪狂犬病的治疗方法。

1 临床表现

病毒侵袭导致猪肝脏的胆汁分泌功能亢进,突然增多的大量胆汁刺激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病猪在临床上会表现出胃肠痉挛和粪便发黑,阵发性腹痛,频频排便,怒责、采食量下降,体温39. 3-41.7℃的一系列症状。进入4~10天的感染中期,由于十二指肠和幽门壶腹部的持续痉挛,幽门凸红肿、溃疡,形成胆汁排泄障碍和向胃部的逆向流动;同时,由于持续增殖的病毒对外周淋巴的侵袭引起的全身发热,水排泄增强,继发胆汁浓稠,胆囊内壁充血、出血和胆囊壁水肿增厚、溃疡等炎症性变化。与此同时,大量胆汁进入胃内,打破了猪胃内容物的酸碱平衡,胃内容物pH值的上升,直接引发患病猪发生呕吐。pH值偏高的胃液长时间浸润,一方面使得胃神经发射功能麻痹,呕吐很快停止,病猪呈现采食量下降特征,这是饲养密度过大或者观察不及时,个体发病后不易被及时发现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贴近胃壁的高pH值胃液直接损伤胃底黏膜,引起胃底部充血、出血、溃疡或穿孑L、胃痛,形成饲养中常见的发病初期病猪有食欲但采食量下降,或者呈间断性采食(即食欲正常,添加饲料时猪反应明显,但是采食数口后即停顿下来,稍后继续采食,并再次发生采食停顿),有排消化不良性稀便或粪便发黑的现象。到了10~15天(部分单一性病例可达20天)的感染中后期,由于胃底部损伤严重,患病猪采食量下降至正常采食量的1/8 -1/5,甚至拒绝采食。此时由于胃痛,多数患病猪发生明显的卧姿改变,即从右侧着地躺卧变为腹卧。

夏秋高温季节,病猪前肢前伸,呈典型的“犬匐状”卧姿;冬春寒冷季节,则表现为四肢蜷曲的“蜷卧状”卧姿。粪便从前、中期的消化不良性稀粪(俗称“过料”)变为水样稀便,部分病例由于采食极少,甚至停止排便。部分脑部病理变化明显病例,发生抽搐、震颤、后躯麻痹(左右摇摆和站立困难、犬坐状)或排便失禁;部分神经质病例,由于吻突发痒,频繁拱地、蹭痒,表现吻突上部分受力点呈现特有的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淤血斑,或吻突的顶部皮肤呈浅黄色角质化、充血、蹭伤性出血等病变。

母猪多数早期无明显症状,体温38.8 - 39.8℃。感染5~10天,部分母猪出现呕吐;发生早产,部分敏感兴型体质的妊娠母猪发生早产,怀孕期缩短9-10天不等(多数3-5天);多数表现为产弱胎、死胎、木乃伊,胎衣腐败变黑的,多数妊娠期延长,一般延长2 -3天(极少数个体妊娠期延长5天,甚至5天以上);部分妊娠后期感染母猪表现为临产前4-6天和分娩后1~5天渐进性采食下降,甚至直接发生食欲废绝;断奶后配种母猪以隐形流产为主要特征。

2. 治疗

2..1 单一性伪狂犬病感染病例的治疗

该病毒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特征,颗粒较大,直径150~180 nm,然后使用中药治疗,或试用生物制品(干扰素、免疫球蛋白仅限于在本场猪群试用的自家血清等)+抗病毒药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使用0.5%~1%的氢氧化钠液喷洒消毒猪舍和用具。

2..2 混合感染病例的治疗

混合感染病例应结合感染的病种采取措施。通常对多种病毒混合感染病例采用紧急免疫十支持性治疗十辅助治疗的办法。支持性治疗包括控制肺部感染,调整胃部环境;辅助性治疗包括消除脑部炎症,补充电解质和激活副神经,驱虫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病例的实际情况和病理阶段灵活处置。

2..3 感染伪狂犬病母猪所生仔猪的治疗

尽早哺乳,使仔猪通过母乳获得母源抗体,3日龄滴鼻(4 mL稀释液解冻后,每个鼻孔滴2滴或喷雾0.2 mL),7日龄使用干扰素,11~19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这四项措施可以提高染疫母猪所生仔猪的育成率,各地可尝试运用。

2..4 后期治疗

由于该病病例多数表现胃部的损伤(充血、出血或非出血性溃疡、穿孔),治疗过程中所用药物对胃内容物pH值的影响,在疫情蔓延趋势得到遏制,发病个体发热、呕吐、腹泻、颤抖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后,食欲仍然很差或采食废绝的病例,可使用下述方法处置。视体重大小灌服或喂服纯酸牛奶30-100 mL,连续2~3天,每天2-3次。母猪每次灌服200 mL。从第2天开始,每次在酸奶中添加粉碎的酵母片5~10片,胃酶片2-5片。在灌服酸奶的同时,给病猪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维生素B1,每天1-2次,用量视猪体重大小决定。

对采取上述措施后仍然拒绝采食的病猪,可灌中成药“藿香正气水”或“十滴水”,刺激胃神经。

详解某猪场猪伪狂犬的病例治疗过程及其预防措施

近几年来,伪狂犬发病已无明显季节性,发病率升高,已成为除蓝耳病以外危害母猪繁殖性能的第二大传染病。该病引起母猪繁殖障碍易被临床诊断忽略,延误治疗,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伪狂犬病的诊断与防治对提高猪场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来说意义重大。现兽医师根据其临床病例和查阅诸多资料后整理出以下关于猪伪狂犬病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临床诊断要点:

母猪: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引起引起母猪顽固性不发情,母猪流产。伪狂犬病引起的流产在母猪妊娠各期均会发生,但以妊娠前期和妊娠中期最易发,且多为木乃伊胎和死胎。

仔猪:主要危害3-7日龄新生仔猪,可谓“九死一生”。病猪多呈现出体温升高,出现神经症状,如头后仰、口吐沫、四肢泳动。四肢软而无力,多见于后肢,眼睑肿大,拉黄色稀粪(用抗生素类药物无效)。

保育猪:少数发生,死亡率低。主要表现的神经症状,猪歪头。

2. 剖检病变: 发病仔猪的解剖病理变化有:肝、脾出现黄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脑膜出血;肾脏点状出血;扁桃体出血坏死。注意和猪瘟的鉴别诊断:猪瘟表现为新生仔猪肾脏不仅有点状出血,且肾脏凹凸不平;扁桃体大面积的出血坏死。

3 治疗与预防:

根据新联大实施的猪场伪狂犬净化系统方案,结合临床实际应用效果开出以下治疗和预防方案:

(1) 2000斤饲料添加:

倍能佳或食达旺 1袋

氟奇康泰 2袋

替妙 6袋 连用7天

清热散 1袋

<联毒克 3袋 如果采食量下降请酌情添加,如有病毒感染请添加>

(2) 使用疫苗对伪狂犬病进行防控:

免疫接种:

后备猪应在配种前实施至少2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接种,2次均可使用基因 缺失弱毒苗。 ?

经产母猪应根据本场感染程度在怀孕后期(产前20-40天或配种后75-95天) 实行1-2次免疫。母猪免疫使用灭活苗或基因缺失弱毒苗均可,2次免疫中至少有1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产前20-40天实行2次免疫的妊娠母猪,第一次使用基因缺失弱毒苗,第二次使用蜂胶灭活苗较为稳妥。 ?

哺乳仔猪免疫根据本场猪群感染情况而定。本场未发生过或周围也未发生过 伪狂犬疫情的猪群,可在30天以后免疫1头份灭活苗;若本场或周围发生过疫情的猪群应在19日龄或23-25日龄接种基因缺失弱毒苗1头份;频繁发生的猪群应在仔猪3日龄用基因缺失弱毒苗滴鼻。 ?

疫区或疫情严重的猪场:保育和育肥猪群应在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