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主要病因分析

王世军1,赵功强2,李 艳3

(1.吉林省抚松县兴隆乡畜牧兽医站 134528;2.吉林省抚松县抽水乡畜牧兽医站 134525;

3.吉林省抚松县兴参镇畜牧兽医站 134523)

摘要:猪高热病于夏季多发,主要是持续的高烧发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流行的范围很广,治疗效果又很差,预防和控制难度大,为了做好应对工作,遂进行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猪;高热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王世军(1976-),吉林省抚松县人,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猪高热病也被称之为“猪高热的综合征”、“猪无名的高热病”、“猪高热症”,主要是集中在夏季发生。临床表现主要是患猪持续的高烧发热,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流行范围也很广,但是治疗的效果很差,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已经成为当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与发展中不能够忽视的一种疾病。笔者针对我国出现猪高热病的一部分地区的流行性病学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并对病原与抗体做了针对性的调查。与此同时还对本实验一些相关联的样品做了其追溯性的调查,目的是能够进一步的分析与明确在我国发生猪高热病的关键原因。[1]

1 材料与方法

组织病料、血清:实验选取了15个养殖场中的20头病猪或者是濒临死亡的病猪,采集了每头猪的肺、肾、淋巴结等部位的组织,并将其冷藏或者是冷冻保存等待检测。并从这些临床症状表现非常明显的病猪与已经康复的猪中搜集了36份的血样采集。

检测的方法与试剂:本实验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采用了现场调查的方式。同时还采集了一些发病猪的内脏器官做了病原学的监测,另外还采集了一部分发病猪的血清,做病原学的检测。

血清学的检测:本实验选取猪蓝耳病(PRRS)的抗体检测的试剂盒。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

时间分布:6月份气温开始逐渐上升的时候开始有猪高热病,和过去掌握的发病的规律相似。在整个传染病发生的过程,阶段性很明显,而且传播的速度非常的快。通过对过去某个县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可知,其传播的速度最快可以1天之内传播11个行政村。由此可见此病传染性非常的强。

易感猪群的分布:不同品种猪、不同日龄猪中都可以感染此病,而小猪的死亡率比大猪死亡率高。除小猪本身对此病的抵抗能力比较弱些,和小猪的经济价值比较低也有一定的关系,小猪的经济价值低,养殖户会轻易放弃治疗。

区域分布:此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偏远的山区。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比较多,和生猪的补栏、病死猪的处理、生猪的贩销、人员的流动以及空气的传播等均有明显的关系。[2]

2..2 实验室的检测结果

通过对病毒学的检测,同一个区域的疫情,健康猪的血清和发生疫情之后康复的病猪其血清相比较,抗体上升的幅度非常大。[3]

3 讨论

生猪高热病的原因和多种病原的混合型感染是有关系的。因为此病原涉及的大肠杆菌、细菌以及原虫等均有很大的关系,也有养殖户使用的是自家苗或者是高免抗体,因为病因不清楚,如果免疫失败会让预防和控制的工作不能够准确进行。

猪高热病属于症候群,因为症状比较复杂,而检测到的病原也非常多。所以在病因的推断上以及具体的预防控制措施方面一直备受关注。如果涉及到大范围的猪出现高热病时,通常只是关注其少量的病例或者是单个猪场的研究与诊断,或者是没有将病毒和抗体两者同时的检测。因为疫苗本身存在的一些因素,生物的安全风险与免疫的抑制等因素,使得蓝耳病病毒在其高热病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明心中,高琳.江西省部分地区生猪高热病发病情况及防治[J]. 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06(04): 3.

[2]王凌黎,杨建华,符小军.高温季节“高热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 中国猪业,2006(03) :23.

[3]陈健雄.猪夏季无名高热病的发生与防制[J].养猪,2006(03):11.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