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及反思【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猪瘟抗体水平的检测及反思

陈 靖1,蔡 艳2

(1.江苏省靖江市马桥畜牧兽医站214500;2.江苏省靖江市新桥畜牧兽医站214536)

摘要:猪瘟是影响当今养猪业的一个重要疾病,积极探索有效的防控措施是兽医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2015年春防对辖区内生猪的猪瘟抗体做了一次抽检,意在了解和掌握该辖区内猪瘟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的情况,为后期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抗体水平检测是有效评价动物防疫工作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加强对辖区内某种动物疾病的抗体水平研究,为制定科学的动物疾病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2015年5月对辖区内的猪场进行了猪瘟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各个养猪场有总体的了解,为今后猪瘟免疫工作的开展以及防治和净化工作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材料:猪前腔静脉血,血清分离后低温保存。诊断液:诊断液厂家美国爱德士。

检测方法:猪瘟液相阻断ELISA,使用方法按照产品说明书介绍的实验方法操作。

结果判定: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大于或等于40%,该样本就可以被判为阳性(有抗体存在)。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小于或等于30%,该样本就可以被判为阴性(无抗抗体存在)。如果被检样本的阻断率在30%~40%,就应在数日后再对该动物进行重测。如果重测结果仍为可疑,就应用血清中和实验方法鉴定。请参照本国相关的有效规章。

2.检测结果

具体检测结果见表1。

3 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由表1可知:本次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差距很大,以马桥、季市镇合格率最高,最低者是靖城,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是45%,根据采样单显示,送检血样均来自接受过免疫的猪场,但检测结果较低。

从病原上看:抗原变异使致病微生物在增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在生长过程中有时使我们的针对此病原的疫苗所产生的抗体不能够有效地杀死抗原,从而造成免疫失败。

从疫苗方面看:疫苗的质量,主要抗疫苗的效价,疫苗接种后主体内有个繁殖过程,接种疫苗必须食有足够量的有活力的病原,否则会影响免疫效果。另外,往往因保存温度,运输条件使用时疫苗稀释后的保存温度,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从营养和环境看:因供给群体的营养严重不足或群众水准过低,都会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完整性,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另外,动物的年龄、性别、环境、应激等都影响动物的免疫应答,个体之间的差别也是免疫效果出现不同的结果。

从人员操作看:疫苗用量过大,抗体形成受到抑制,出现免疫耐受或毒性反应。用量少则仅生成,而不生成,同时也产生耐受。因此不宜随意增加或减少。注射部位不当,也会导致失败。

该次抗体水平检测是采取基层送血样的方式进行,属于抽检性质,检测结果能从总体上反应出猪瘟防疫工作情况,但没有进行全区的猪瘟抗体检测,可能实际情况与抽检的结果有出入。

4 防控与净化措施

在养猪的过程中应加强对疾病的检测,以动物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来指导免疫工作,并感觉抗体水平合理安排免疫程序,禁止照搬硬套一些某固定的程序或仅凭免疫时间来估算免疫水平等错误盲目的行为,同时制定免疫程序时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根据定期或不定期的免疫检测结果及时调整免疫程序,积极做好防疫工作。

严把引种关,对带毒种猪进行淘汰,防止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一旦猪场确认有猪瘟存在时应立刻实施净化措施,要对猪场内的猪逐头进行检测,消灭传播源,阳性猪进行淘汰,公母猪禁止种用。

各乡镇应以此次猪瘟抗体检测为挈机,认真分析研究抗体水平不高的原因,加大对猪瘟疾病的防控力度,切实落实相关的防控策略,同时有计划的开展净化措施,倡导各养殖场不定期的开展猪瘟抗体水平检测,制定出符合本场的净化措施,减少因患猪瘟带来的经济损失。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