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青蛙成蛙的管理_库百科青蛙养殖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5-05|点击次数: 135
青蛙成蛙的管理_青蛙养殖

成蛙的饲养是整个青蛙养殖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一个成蛙养殖场来说,成蛙养殖的好坏,也是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从总体上看,成蛙养殖比幼蛙养殖容易得多。为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进行精养,利用较小的水池,采用人工投饵,进行高密度养殖。

成蛙池的建造

成蛙养殖可以建筑养殖池,也可利用小型天然的积水坑、窑场的取土坑来养殖。养成蛙虽然用水不多,但还要考虑在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排灌自如、排水不泛滥、天旱不干涸的地方建池养殖。成蛙池大小,一般以200一1000㎡为好,池深l一1.2m,坡比为l﹕2.5,水面与陆地面积之比为1﹕1,池的进水一端与池的排水一端要有一定倾斜度,以便于成蛙登陆休息、捕捉食物及捕捞。水深保持在0.8一1.0m即可。土池仍然要建造围栏设施,从节约成本考虑,选价廉物美而又耐用的围栏材料,将围栏材料一端埋入泥土内20cm,另一端高出地面lm,即可拦住青蛙。有条件的地方,用废旧铁丝网、旧渔网来围拦。网目的大小要视放养幼蛙时的规格而定。

蛙种放养

放养密度和蛙的体重、池塘的条件、气温、饵料和管理水平有关。密度过大过小都对蛙不利。一般放养量为:体重50一100g放养50一70只/㎡,体重100一250g放养30一50只/㎡,体重250g以上为30只/㎡左右。养殖户应根据各自条件决定放养量,达到上市规格应及时捕捉上市。每个蛙池放养的蛙规格应该一致,不宜大小参差不齐,否则容易发生大蛙吃小蛙叫的残食现象。为防止吃小蛙,在养殖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把大小蛙分档分池.经常调整养殖密度。进入蛙池前,蛙应该用0.2%食盐水或0.03%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一l0分钟进行蛙体消毒,防止蛙体带菌、带虫入池,减少病害的发生。消毒时,如发现蛙有不适感,应立即捞出放入清水中。

成蛙饲养

饵(饲)料经过幼蛙池培育的幼蛙,已经驯食,大多能吃死料。因此,此时可以投喂多种饵料。有条件可以投喂蚯蚓、泥鳅、昆虫等,也可以装黑光灯诱虫。不管哪种饵料,其大小要和蛙口的大小适应。饵料太大,蛙难于吞食,太小蛙又不喜欢吃,都造成浪费,污染水质。如果养殖的成蛙数量大,鲜活饵料又难以解决时,饵料应以膨化饲料为主。配合饲料可以到市场上去购买。但目前专用商品饲料的销售不多,不易购买,同时为降低养殖成本,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加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一般有鱼粉、蚕蛹粉、玉米粉、饼粉、面粉、麸皮、饲料酵母、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几十种原料,经科学配方加工而成。参考配方:豆饼粉40%,鱼粉20%,麦麸15%,次粉15%,菜叶5%,饲料酵母3%,添加剂2%。

饲料投喂

饵料台的制作同幼蛙的饵料台,但是由于成蛙个体变大,食台的数量要适当增加,安装应更加牢固。一般按70一80只成蛙配一饵料台。成蛙的投饵量要根据气温、蛙体大小而定。一般气温在20~30℃时,鲜活饵料的日投饵量约为蛙体总重的10%左右。膨化饲料占蛙重的5%左右。水温高于30℃,低于20℃时,应适当减少;天气闷热、下雨时要少喂或暂停投喂。喂食时间每天上下午各一次。每次的投喂量还要根据上一次吃食情况有所增减。初冬,青蛙将要冬眠,此前就得加强对成蛙的肥育,多投一些高蛋白质的活饵料,如泥鳅等,促进其生长和增加体内脂肪的积累,为越冬做好准备,投喂量和投喂次数随温度的下降而减少。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