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_库百科泥鳅养殖
泥鳅与黄鳝一样,在乡下的农田中随处可见,是一种非常美味的水产动物。在我国有各种不同的做法,可以炒着吃,炸着吃,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养殖泥鳅也成为了一种比较火热的养殖项目,但是很多朋友养殖的时候却发现泥鳅的成活率极低。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合理培育
在养殖的时候将产卵泥鳅放置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的大小根据孵化数量而定,一般是长6米,宽4米左右。当孵化成功后不要着急将幼苗分塘,应该在孵化池将幼苗培育一段时间再将其下塘。在培育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投喂蛋黄,当幼苗长到1-2厘米的时候,抵抗能力与抗敌能力加强,这时便可分塘了。
2、清塘消毒
将放苗分塘之前,应该将池塘放干暴晒,然后使用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清塘的工作。等待5-7天,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以及各种有害物质差不多被消灭后便可放苗。在放苗前应该分批放养,第一批试水,放养5小时左右没有出现异常情况时全部下塘。池塘的水不宜过深,不可超过50厘米。
3、培育浮游生物
在放苗前可以在池塘中培育适量的浮游生物,因为泥鳅可以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投放前在根据池塘面积投放适量的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通常是300kg/亩。一般在4天左右,池塘中的浮游生物便繁殖到了很庞大的面积,这时我们就应该放苗了。浮游生长的培育可以降低大量的饲料成本。
4、饵料投喂
虽然池塘中有足够的浮游生物供给泥鳅生长,但是却没有充足营养,不利于你去的肉质增长和提高重量。所以我们还要根据泥鳅的生长适当的投喂饵料,饵料可以使用专门的泥鳅粉料或者也可以自己制作,大多数养殖户都会投放豆浆。豆浆虽然能够满足泥鳅的营养,但是会导致水质容易变肥,水质的管理变得比较困难。
5、及时注氧
泥鳅幼苗的生长对水体中的溶氧量含量要求较高,如果水体中溶氧量过低会导致幼苗窒息而亡。定期观察水质,发现溶氧量不足要及时注氧,尽量使用洒水的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动静小,对幼苗的伤害较低。有条件的也可以购买增氧设备,保持池水的透明度在50%左右,能够随时观察泥鳅生长情况。
以上就是提高泥鳅成活率的管理方法了,想要提高成活率就得从小管起。幼苗时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时期,并且大部分养殖死亡都是在幼苗期发生的,在幼苗期增强了抵抗能力,对于后期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上一篇:肉牛图片大全_库百科养牛 下一篇:土蜂蜜什么时候喝最好?_库百科养蜂养殖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