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库百科田螺养殖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5-04|点击次数:
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_田螺养殖

在养殖田螺死亡,会极大地打击了养殖户的积极性,田螺养殖生产出现严重萎缩。现将田螺养殖方法中出现的死亡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点。

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一)养殖田螺发生死亡的阶段及症状:

1.田螺苗放养半个月内发现死亡放苗后或不见苗种,是因为苗种不能钻潜到泥中而被潮水冲走,有些滩涂的苗种放养3~4批,效果仍不理想。

2.清明多雨季节(4~5月份)出现死亡。连续大量降雨或大雾天气后,滩面上田螺表现出软体部翻转、足部朝上,活力差,不能爬行等症状,有些个体在软体周边出现粉红色或白色的斑点或条斑,触动后可见轻微收缩,呈假死状态,但最终必会死亡或被潮水冲走。

涂泥中的田螺受淡水刺激,竭力往下钻,以后往往不能再爬出滩面而闷死其中,其个体表现为收缩、变硬、发黑,死亡后周围涂泥变黑、发臭。

3.起捕季节(5月底至6月份)出现死亡。由于海况变化、风向转向等因子影响,5月份以后大批滩涂油泥渐少,底质发硬、变干,滩面出现坑坑洼洼,极不平整。

此时滩面温度已较高,尤其是滩面上的盆子水,水温尤高,田螺受烫后活力极差,爬行缓慢或不爬行,足部朝上呈假死状,软体部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收缩。

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二)引起田螺死亡的主要原因有:

1.田螺苗种质量差。

苗种放养后出现死亡或存活率低,往往都发生于苗种购自外地的野生苗。田螺放苗季节一般在早春农历十二月至翌年二月间,因田螺苗小,在气温低、阴雨天气,野生苗种一般不会爬出滩面,采捕野生苗的商贩就采用一些药物喷洒滩涂表面。

使幼田螺不堪忍受而纷纷爬出滩面,这样,方便了苗种采捕,但这些田螺苗虽暂不会死亡,其活力、体质已受到很大影响,放养后不易钻潜、极易被潮水冲走或出现死亡,且生长缓慢。

极个别的卖主,将刮来的田螺苗用淡水浸泡,以求苗种吸水后增重而增加收益。泡淡水后的苗种,表面上看起来光滑、干净、杂质淤泥少、个体大,但经淡水泡后的幼田螺活力极差,一周内就很容易死亡。

钻潜滩涂后则不易再爬出来,死亡后导致涂面变黑、变臭,往往造成这片涂面的继发性病害发生,使随后几批放养的苗种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此外,苗种的运输方法、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也普通存在,也是导致田螺苗种活力下降、质量变差的原因。

2.养殖过程中技术含量低。

用药量过大是造成养殖田螺死亡的直接原因。许多地方虽已明令禁止在滩涂上使用三唑磷(对鱼、虾、蟹毒性尤强,破坏滩涂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但个别地方仍在继续使用,且使用浓度日益增高。

据室内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宁波大学,1.5ppm三唑磷已使成体田螺出现麻痹、足部异形(畸形)、爬行能力差、足的吸附力弱等症状,而在养殖场地,喷洒三唑磷远远不止这个浓度。

片面盲目追求高密度放养也是造成田螺死亡的原因。在养殖后期表现更为突出。随着田螺生长,摄食量增加,滩涂上油泥日益减少。

因为食物缺乏,部分田螺生长受抑制,表现为生长缓慢或不生长,至起捕季节,有些个体仍很小,体重相差一倍以上。而采捕季节的死亡田螺往往是小个体田螺,这与饵料缺乏、营养差、体质弱有一定关系。

养殖底质环境老化,腐殖质逐年积累,超过了海区滩涂的自净能力,也是致病原因之一。几年前田螺养殖根本无大规模的死亡现象发生,且生长良好生长速度快、体质健壮,田螺养殖连续3~4年后,则极易出现死亡。

目前的田螺养殖,放苗前清涂、翻耕不彻底,长期养殖势必导致底质老化,使田螺体质变差、抗病能力减弱、适应环境条件变化的能力变差,而易出现死亡。

3.环境污染。

局部水体、滩面富营养化及赤潮的频繁出现,使大片滩涂养殖贝类出现死亡。死贝再次污染滩面,继发性病原细菌大量发生、传播疾病,带来恶性循环,导致滩涂养殖条件更加恶劣,引起更大面积的死亡现象。

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三)解决养殖田螺的死亡问题,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田螺养殖前(放苗前7~10天),必须彻底做好翻涂、晒涂、清涂工作;

2.切实把好苗种质量关,要求苗种健壮、活力好、钻潜力强,不喷药,不泡水,并注意苗种产地与养殖场的海水盐度差异。运输过程中,避免淋雨,避免暴晒。亦可采用在养殖场附近用土池育苗的方法来提供苗种,以保证苗种质量;

3.降低放苗密度。依据养殖滩面涂质、养殖措施,科学合理放苗,一般中等营养条件的滩涂,每亩放苗2.5~4Kg,规格为每公斤8000至20000粒;

4.实施轮养、混养技术,在滩面上与缢蛏、彩虹明樱蛤等滩涂种类轮养或混养;

开展科研工作,深入研究田螺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及时通报田螺养殖情况,总结交流养殖技术。养殖过程中尽量少用药、不用药。

总结

以上就是养殖田螺的死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介绍,养殖户在日常管理中多加注意,减少田螺疾病。更多水产养殖技术请查看相关文章。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