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母鹿繁殖率的六大技术措施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鹿是食草性动物,可塑性大,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全国各地均可驯养;鹿儿浑身是宝,药用价值高,养殖效益显著,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那么接下来就一起了解一下提高母鹿繁殖率的六大技术措施吧。
1.加强饲养管理
母鹿配种前的膘情和体重对多胎性有较大影响。抓好夏秋膘,给母鹿加强营养,提高其配种前的体重,做到满膘配种,这样母鹿发情整齐,排卵数量增加,可以提高受胎率和多胎性。对瘦弱母鹿在配种前要加强补饲;
2.增加可繁殖母鹿的比例
在1个鹿群中,及时淘汰老龄鹿和不孕鹿,及时出栏不留种用的小公鹿和小母鹿,使可繁殖鹿群的母鹿达70%以上。一些养殖场,其鹿群中可繁殖母鹿应占96%~97%。可繁殖母鹿在群比例大,成年母鹿多,可提高整个鹿群的繁殖力,有利于扩大再生产,并提高养鹿的经济效益。
3.引入多胎鹿血统
对一些产羔率低的品种鹿,引入多胎鹿的血统,可以提高多胎性。
4.多次交配
母鹿发情持续期为1~3天,一些多胎鹿品种的母鹿排卵数量多,但不是同时成熟排出。因此利用重复配种、双重交配和混合输精,使所排出的卵子都有受精的机会,提高产羔率。
5.频密产鹿
缩短母鹿的空怀期,使母鹿每6~7个月产1个羔。鹿场可适当缩短母鹿的初次配种年龄,这样可使母母鹿一生的产羔数量增加。提早给羔鹿断奶,哺乳期由4个月改为2~3个月,使母鹿早发情再次配种,这是增加产羔数的有效方法。此项措施在一些鹿肉生产国家被广泛采用,但必须对母鹿和羔鹿加强饲养管理。
6.选留多胎母鹿及其羔鹿
选留第一胎、第二胎产羔的母鹿,其以后胎次的产羔率也比较高,再选其所生的多胎羔鹿留种,将来的多胎性也高。这是提高多胎性的重要途径。一般不留第一胎所产的羔鹿为种鹿,因为有不少地方母鹿的初配年龄过早,第一胎羔鹿发育较差,而且产单羔鹿的不少。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想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的知识,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