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规模养殖有希望了_库百科黄鳝养殖
7月正是黄鳝的繁殖高峰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江所)研究员李忠博士每天都在黄鳝繁殖箱前观察母黄鳝的各种变化,做好实验记录。
五年来,李忠在2省5市6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了黄鳝规模化人工催产繁殖示范运转。其中黄鳝亲本规模化产卵率达70%(野生亲本)和95%(家养亲本)以上;受精孵化率为30%~95%,平均为40%~60%。
这标志着长江所在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殖与示范方面取得成功,对黄鳝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苗种稀缺 限制发展
黄鳝是合鳃鱼科黄鳝属的一种鱼类,在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以长江流域、辽宁和天津产量较多,其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养殖黄鳝的行列。
作为我国重要的特种经济养殖鱼类,2017年全国统计黄鳝产量为38.6万吨,基础产值超过200亿元,其中湖北省为第一养殖大省,占总产量的47.6%。
不过,苗种问题始终是横在黄鳝产业发展路上的一只“拦路虎”。“目前,黄鳝养殖产业中,苗种绝大多数来源于野生捕捞苗。野生苗 数量少,捕捞损伤造成的死亡率高,适合进苗时间短且受限于天气变化,这些因素限制了黄鳝产业的扩大和持续健康发展。”李忠在接受《 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科研人员不断尝试对黄鳝进行规模化全人工产卵繁殖研究,此前尚无产业应用报道。
立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李忠从2013年开始着手对黄鳝进行人工规模化繁殖工作。他分别在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安徽省来安县、广德县等地的6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了黄鳝规模化人工产卵孵化繁殖示范工作。
一路走来,实属不易。李忠在多次失败与成功的磨炼中,探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规模化人工繁殖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优势突出 实现双赢
相比其他获得黄鳝幼苗的方式,李忠开展的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殖与示范工作有三方面的优点:规模化人工产卵极大提高了繁殖效率;车间层叠货架式微流水孵化,极大节约了繁殖空间;集约化孵化管理,避免了环境变化对卵发育造成的损伤,提高了成活率。
在示范过程中,李忠已经注意到了另外两个影响规模化的问题,长江所已开始聚焦研究:一是怀卵亲本的营养需求;二是病害防治问题。
“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可以使繁殖场摆脱依靠野生亲本的窘境,目前市场购买的野生亲本在捕捞过程中,物理伤害造成卵在肚子中已经 受到损伤,受精孵化率不稳定;第二个问题的解决有望化解卵黄苗集中死亡的难题,2017年6月10日至20日,单批卵黄苗感染病毒死亡接近500万尾,这虽然是新生事物必经的挫折,但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预示着产业化之路并不平坦。”李忠说。
李忠解释道,科学技术成功运用于产业,是众多专业领域科研人员合作的结果。繁育、养殖模式、营养需求、病害防治等系列领域知识的积累和人员配合才能促进黄鳝产业健康发展,规模化人工繁殖成功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块铺路砖,产业健康发展需要更多科技支撑力量。 “困难和挫折一直存在,不过我坚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记者了解到,市面上2两规格的黄鳝市场销售价格在35元/斤左右,这个价格对于老百姓来说还是偏高。对比其他特种鱼类,在李忠看来,黄鳝合理的消费价格应在13元~15元每斤,如果降到这个合理的价格,黄鳝的总消费量应该会攀升到70万~80万吨。
李忠始终认为,科技的力量应该是让普通老百姓受惠。“黄鳝苗种规模化人工繁殖这项成果有望降低终端消费价格和提高养殖户产量, 可以实现养殖户和消费者双赢的局面。”
截至目前,6家合作社累计出苗超过100万尾,早期孵化苗种已经顺利开口进食,长至6~7厘米,成活率95%以上。各合作社正在抓住繁殖高峰季节,加紧苗种生产。
以上内容是本网多年来实践中整理而来,部分专业知识仅供参考,投资需谨慎!了解更多关于动物养殖技术、养殖方法,请关注库百科养殖网
上一篇:螃蟹的功效与作用_库百科螃蟹养殖 下一篇:水蛭发病的常见原因_库百科水蛭养殖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