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专题

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大学生回家养兔成桂林“兔子大王” ,每年出笼几十万只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19-04-07|点击次数:
大学生回家养兔成桂林“兔子大王” ,每年出笼几十万只 大学生回家养兔成桂林“兔子大王” ,每年出笼几十万只4月22日下午,记者在临桂区南边山镇富汴村委桥头村与人称“兔子大王”的朱继松跟记者聊天时无意间的一句话,展示了他在这个行业的分量。朱继松喂兔子这个38岁的中年人,衣着干净整洁,中等个头,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显得比较斯文。朱继松的兔子养殖点在桥头村一大片砂糖桔树的包围下,占地一亩左右,一般人并不知道这里还有一个兔子养殖基地。大学毕业后在桂林打拼的朱继松一直琢磨着想干点啥,学经济法学出身的他有个口头禅:“热闹的事情轮不到咱。”想来想去,他把目光瞄向了兔子养殖。他认为跟养猪养鸡养鸭不同的是,桂林养殖兔子的人不多,市场规模不是很大。只要努力做,就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朱继松下定决心,说干就干。从2006年开始养几十只,到了2008年已达到200多只,这个数量在当地来说已经很大了。  网络图片看见兔子一只一只倒下,朱继松心里直发怵,开始怀疑起自己选择的路。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摸清兔子养殖的规律,规模迅速扩大,占到整个桂林兔子养殖市场的一半,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产业。网络图片这样,他的兔子养殖就实现了统一喂食、喂水、冲洗,也实现了立体、规模、统一养殖,养殖的效率迅速提高,养殖规模逐步扩大,养殖数量从200多只到上千只再到数万只。原来的兔舍住不下了,朱继松不得不给兔子搬家,一挪再挪,才找到目前的养殖地。在当地人们的口头禅是:“会仙有腐竹,我们南边山有兔子。”兔子养殖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项优质产业。10多年的时间里,朱继松将小兔子做成大产业,从普通大学生变成“兔子大王”。对当地养兔的群众来说,他们从心里由衷地感谢朱继松给自己带来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大学生回家养兔成桂林“兔子大王”_,每年出笼几十万只
标签: 养殖专题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