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造成羊猝死的几种传染病的临床鉴别【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造成羊猝死的几种传染病的临床鉴别

施建群 蒋书平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湟里镇畜牧兽医站 213151)

1 炭疽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最急性型见于外表健康的羊突然发病,步态不稳,急速倒地,全身痉挛,瞳孔散大,呼吸极度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口、鼻、肛门等天然孔流出血样泡沫粘液,迅速虚脱、惊厥而死,病程仅数分钟。急性型体温升高达40.5~42.5℃,稽留不退,呼吸迫促,黏膜发绀,并有出血斑。病羊粪便初干后稀,带血,尿色暗红,有时混红细胞。后期患羊高度沉郁,卧地不起,鼻黏膜发紫,唾液、排泄物为红色,体温下降,窒息死亡。

2 大肠杆菌病

致病性大肠杆菌产生内毒素和肠毒素均可引起羔羊剧烈下痢,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使羔羊迅速陷入衰竭状态。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发生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升高达41.5~42.0℃,四肢僵硬,运步失调,头弯向一侧或后仰,口吐泡沫,鼻流粘液,关节肿胀,跛行,最后昏迷。发生肺炎者呼吸加快,很少或无腹泻,可在肠系膜淋巴结及内脏分离到大肠杆菌。剖检可见腹腔、心包大量积液,脑膜充血、出血、有脓。肠型发生于7日龄的羔羊,体温升高,羔羊下痢,粪稀水状,腹痛、腹胀,里急后重,肛门失禁,卧地不起,急剧衰竭,多于24~36小时死亡。

3 巴氏杆菌病

本病多发生于绵羊,尤其是羔羊。因羊死后肾脏发黑,应激情况下可群发。最急性型见于正在哺乳的绵羊羔,发病突然,表现寒战、虚弱,呼吸困难,甚至不见任何症状,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死亡。急性型表现为呼吸加快,体温升高达40.0~41.8℃,不食,舌头发黑,有时便秘或腹泻,粪稀如水,消瘦虚脱而死。病程稍长者为2~5天。

4 链球菌病

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次为山羊,表现为全身出血性败血症,寒冷的冬季发病和死亡数显著增加。最急性型病羊不出现任何症状,畜主在清晨检查羊舍时,羊已死亡,病程在24小时以内。急性型较典型,体温升高达41℃以上,弓背呆立,不愿走动,食欲废绝,反刍停止,鼻流脓涕,咽喉肿胀,呼吸困难,流涎、咳嗽,粪软夹血,孕羊流产,多于2~3天窒息死亡。亚急性、慢性型病程长,死亡率低。

5 气肿疽

本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羊突然发病,(www.613935.com)在肌肉丰满处发生气性肿胀为特征。该病多发生于潮湿的山谷牧场及低湿的沼泽地区,夏季呈地方流行。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食欲减少,反刍停止,跛行,口角流出含泡沫的唾液,随后臀部、股后、胸、颈部肌肉肿胀,初期肿处热痛,后期肿处中央发凉,疼痛消失,皮肤呈蓝红色,甚至黑色,有时有血色浆液渗出和表皮脱落。触摸时有捻发音,叩诊时呈鼓响音,附近淋巴结肿大,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羊死亡。尸体很快腐败膨胀,从肿胀部中央切开,肌肉呈暗红色,干燥、充满小气泡。由于气体形成,肌纤维间隙扩大,切面呈海绵状。

6 恶性水肿

本病也是由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菌经伤口感染,引起局部发生气性肿和毒血症,马和绵羊较为多见。绵羊发病后病程短,死亡快,常未达到严重水肿程度即死亡。病羊虚弱,精神委顿,呼吸困难,有时表现腹痛、腹胀、腹泻、磨牙、昏迷等症状。本病多发生于青年羊,常有广泛的炎性水肿。

7 羊快疫

本病病原为梭菌,经消化道感染。病羊发病突然,病程极短,死亡迅速,其特征是羊真胃出血,有炎性损伤。本病常呈急性经过,病情稍缓者常离群独处,卧地不走,腹部膨胀,有疝痛症状。病羊体温正常或升高,最后极度衰竭,昏迷,在1天内死亡,极少能拖至第2~3天者。剖检可见羊真胃出血,胃底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胃表面发生坏死,出血坏死区低于周围正常黏膜,心包、胸、腹腔积液,其积液暴露于空气后凝固。

8 羔羊痢疾

本病为初生羔羊的急性传染性毒血症。病原为B型魏氏梭菌,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本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2~3日龄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者很少患病。病初羔羊精神委顿,低头拱背,不愿吃奶,不久发生腹泻,粪便恶臭,有的稠如面糊,有的稀薄如水,颜色黄白或黄绿,有的还含有血液,直至成为血便,肛门失禁。病羔逐渐虚弱,眼窝下陷,卧地不起,若不及时治疗常在1~2天内衰竭、死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