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羊的一种接触性慢性传染病。本病以增生性间质性肺炎以及胸膜炎为特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 羊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u=343717227,1618239926&fm=26&gp=0.jpg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该病主要是由于感染绵羊肺炎支原体、丝状支原体丝状亚种、丝状支原体山羊亚种以及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引起。病原体具有较弱的抵抗理化作用的能力,如在50-60℃温度下作用40 min就会被杀死,使用1%的克辽林溶液能够在5min内失活,且链霉素和青霉素不敏感,但对四环素和红霉素敏感。

发病特点。病羊和带菌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羊主要是胸腔渗出液和肺脏组织中存在很多的病原,且能够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将其排到体外。病羊即使耐过,其肺脏组织中也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具有活力的病原,从而不断排出病原污染周围环境,进而导致易感羊发生感染,这也是该病危害最大的原因。在自然条件下,该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播,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的接触传染性,导致羊群在出现发病后快速传播,并蔓延至全群,往往呈地方性流行。

2、致病机理

目前,普遍认为病原体侵入羊呼吸道后,通过细胞表面结构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纤毛隐窝内黏附牢固并进行定植,其能够抵抗纤毛的清除作用以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同时,病原体黏附后还能够产生毒素样物质,如溶血素、代谢产物过氧化氢等,能够毒害纤毛以及上皮细胞膜,导致纤毛发生脱落,损伤上皮细胞膜,促使呼吸道发生类症反应。另外,病原体还可由于表面抗原的变异以及荚膜等抵御吞噬细胞的识别以及吞噬,使其无法被机体免疫系统控制。此外,病原体会在呼吸道大量繁殖,然后侵入肺脏导致支气管炎,并快速进入周围组织,出现纤维素性或者浆液性炎症,随即就会逐渐蔓延至整个肺脏,引起肺脏出现病变,发生大灶性肝变和纤维化。此外,机体感染病原体后会出现复杂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在其沿着肺脏血管和淋巴管扩散过程中,会导致淋巴管内淋巴栓塞,形成血栓以及血管炎,造成肺梗死以及吸收炎性渗出物,从而引起肺肉变。

3、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食欲废绝,停止反刍;夜间频繁咳嗽,通过听诊发现肺泡呼吸音减弱或者完全消失,呈捻发音,肺部叩诊发出实音或者浊音;鼻孔流出铁锈色鼻液,且附着在鼻孔及上唇,干燥后形成棕色痂垢;对胸壁进行按压感到疼痛,呼吸困难,呈明显的腹式呼吸,且每次呼吸都会导致全身颤动;眼睑发生肿胀,持续流泪,眼结膜呈紫色,眼帘附着块状分泌物;卧地不起,伸直头颈,口半张开,经常磨牙,有泡沫状唾液流出,发出痛苦呻吟,尿液发黄;脉搏达到100次/min,机体日渐消瘦,被毛发生脱落,皮肤呈紫色,目光呆滞,眼球下陷,四肢伸直且没有反应。对于急性病羊,病程可持续1-3天,最后全部死亡;病程持续7 -15天的病羊,有些发生死亡。

4、实验室诊断

病理切片。取明显病变的肺脏组织,使用10%甲醛进行快速固定,经过24 h做成石蜡包埋切片,通过姬姆沙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被染成淡紫色的病原体,呈多种形态,如丝带状、椭圆形、球状、三角形等,肺泡、肺间质中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相互缠绕在一起,黏附少量的脱落上皮,且浸润有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

染色镜检。在无菌操条件下,取病羊的肺门淋巴结及胸腔穿刺液进行触(涂)片,接着分别进行姬姆萨、瑞士、革兰氏染色,然后放在1500倍镜下检查,能够看到球状、杆状、纤细丝状等形状的病原体。

分离培养。将以上病料分别在牛血清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 h培养,没有长出菌落,经过106h长出细小菌落,成半透明的微黄褐色,且中心突起,类似“煎蛋”状。挑取适量菌落在6片载玻片上均有涂抹,接着滴加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后置于火焰上固定,分别进行姬姆萨、瑞士、革兰氏染色,每组2片载玻片,最后放在1500倍显微镜下观察,也可看到以上形态的病原体。

5、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目前,我国主要使用新研制出的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苗进行免疫预防,还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对周围可能受威胁的羊群也要适时进行免疫接种。一般来说,6月龄以内的羊每只皮下或者肌肉注射3 mL疫苗,6月龄以上的羊每只接种5 mL疫苗,能够持续1年得到保护。

药物治疗。病羊可按体重使用20 mgjkg注射用酒石酸泰乐菌素,添加适量的5%葡萄糖进行稀释,然后采取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45mgjkg注射用乳糖酸红霉素,添加适量的5%葡萄糖液或者注射用水进行稀释,然后采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按体重使用30 mgjkg由麻黄鱼腥草、替米考星组成的药物,混合均匀后内服。

羊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

绵羊肺炎支原体可感染山羊和绵羊。病肺组织以及胸腔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病原体。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传染性强。阴雨连绵,寒冷潮湿,营养缺乏,羊群密集、拥挤等不良因素易诱发本病。世界养羊业发达的国家如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均有本病流行。目前我国四川的西昌、凉山等地的进口良种羊中正在流行。

临床症状

潜伏期平均18-20天。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随即咳嗽,流浆液性鼻漏。4-5天后咳嗽加重,干咳而痛苦,浆液性鼻漏变为粘脓性,常粘附于鼻孔、上唇,呈铁锈色。病羊多在一侧出现胸膜肺炎变化,肺部叩诊有实音区,听诊肺呈支气管呼吸音或呈摩擦音,触压胸壁,羊表现敏感、疼痛。病羊呼吸困难,高热稽留,眼险肿胀,流泪或有粘液脓性分泌物,腰背拱起作痛苦状。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病理变化

病变特征在肺脏,常见两侧对称性实变,呈浅灰色或粉红色。胸腔常有淡黄色积液,暴露于空气后易于凝固。严重病例发生化脓性胸膜肺炎。

诊断/羊支原体性肺炎 编辑

根据临诊症状和肺脏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肺组织支原体分离和病羊血清微量凝集试验阳性者可以确诊。

防治

第一,从国外引进良种羊要经过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后方可混饲。

第二,本病流行区坚持免疫接种。现在生产的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氢氧化铝灭活疫苗,不能预防本病。如当地羊群系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引起,可使用新近研制成的绵羊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试用阶段)。

第三,羊群发病,及时进行封锁、隔离和治疗。污染的场地、厩舍、饲管用具以及粪便,病死羊的尸体等进行彻底消毒或无害处理。

第四,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可试用支原净,口服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5-50毫克,7天为一疗程,隔7天再服一疗程。此外螺旋霉素也有一定疗效。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