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与防治方法

1 流行病学

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李氏杆菌,是一种致病菌和腐生植物致病菌。目前,将研究表明该菌能够导致40多种动物发生感染,其中羊、牛、猪经常发生该病,主要是引起急性败血病、流产和脑膜炎症状,而家禽感染会引起心肌坏死和败血症。兔子和小鼠等啮齿类也是主要的易感动物,发病主要集中在绵羊和牛。该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隐性感染病菌的动物能够排出病原,从而对土壤、植物、饲料造成污染,进而不断扩散。动物感染少量细菌不会出现发病,但是当病菌在青贮饲料中大量增殖后,动物采食青贮料就会感染大量细菌而出现发病,也就是说该病通常是饲喂青贮饲料的反刍动物容易发生,还能够经由呼吸道、眼结膜以及皮肤、黏膜损伤而发生感染。

羊通常在早春和冬季容易出现发病,且往往呈散发,偶尔会呈现地方性流行。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菌动物,老鼠也可能传播该病。病羊经由粪便、尿液、乳汁以及生殖道、鼻、眼分泌物排出病菌,污染环境而导致其他羊发生感染。健康羊直接接触病羊,还能够经由呼吸道而发生感染。另外,羊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B,冬季饲喂青饲料不足,感染沙门氏菌、寄生虫病,青贮料发生污染,气候突变等,都能够引发该病。

2. 临床症状

羊只自然感染时具有2~3星期的潜伏期,部分可能只有几天,部分也可能长达2个月。发病初期,病羊体温有所升高,一般在1~2℃,之后很快降低至正常温度。精神萎靡,头低垂,目光呆滞,一侧或者两侧耳朵下垂,往往离群独自呆立。舌部麻痹,导致采食、咀嚼、吞咽发生困难。鼻孑L有黏性分泌物流出;眼睛不停流泪,结膜出现炎症,眼球明显突出,往往出现斜视,甚至可能出现失明。头颈朝向一侧倾斜,走动时呈转圈运动,遇到障碍物就会将头抵靠,并呆立不动。头颈出现角弓反张,颈部强直。发病后期,病羊只能够卧地不起,四肢呈游泳状划动,陷入昏迷,通过经过3~7天发生死亡。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出现流产,羔羊患病后往往由于发生急性败血症而快速死亡[养殖网:www.613935.com/]。

3 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心血、脾脏、肝脏、肾脏以及脑组织进行抹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典型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两端钝圆,呈“V”字形排列,没有荚膜,不存在芽孢。

细菌培养。病料分别在血液琼脂平板、普通琼脂中接种,放于37℃恒温条件下进行24h培养后观察。发现血液琼脂上长出较大菌落,个别菌落周围还存在狭窄的溶血环;普通琼脂变得浑浊,但比较均匀,存在颗粒性沉淀,摇晃试管会出现发辫状浮起,没有出现菌环和菌膜。

4 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羊群要经常进行观察,发现病羊要立即将其进行隔离,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全面消毒。一般要先清除圈舍存在的粪便及其他污物,之后使用2%~2.5%氢氧化钠、5%漂白粉或者3%来苏儿进行消毒。另外,在同群其他羊只的饮水和饲料中按每千克添加20~30mg土霉素,每天1~2次,连续使用5~7天,可起到预防作用。

西药治疗。病羊主要使用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常使用土霉素、红霉素、金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且在初期要增加剂量,并配合使用适量的维生素B。、维生素C,具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对呈急性经过或者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羊则疗效较差。病羊可使用5—lOmL 20%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使用l万~1.5万IU氨苄青霉素和500万~10 00万IU庆大霉素,全部采取肌肉注射,每天2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也可在每千克饮水中添加0. 025~0. 03g四环素粉,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还可使用lOg磺胺嘧啶钠和2g咖啡因充分混合,给病羊直接内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

中药治疗。取6g钩藤根、3g甘草、lOg山栀根、lOg野菊花、Sg乌梅、lOg茵陈、6g茯神、lOg蒲公英、5g车前草、lOg金银花、5g诃子,加水煎煮后给取药液给病羊灌服,连续使用3天,以上药量适合1只成年病羊1天使用。

加强饲养管理。羊只饲养过程中,必须合理调整粗精饲料的比例,始终坚持以粗料为主,适量补充精料的饲养方法,禁止饲喂大量的精料。另外,确保日粮中添加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并注意补充钙,避免发生缺钙。另外,由于该病目前还没有研制出特异性疫苗,日常要加强药物预防,并定期对羊群进行检疫,避免发生该病。如果羊场从外地引进羊只时,必须对其来源进行调查,且到场后必须进行至少半个月的隔离观察,经过检查确保健康无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