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鹅氨气中毒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鹅氨气中毒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氨气中毒是由于鹅吸入氨气而引起的中毒症。在临诊上主要症状是眼睛肿胀、流泪。呼吸困难,中枢神经麻痹,窒息而死。病理变化主要以角膜溃疡坏死,肺脏淤血、水肿为特征。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1)在临诊上见鹅群骚动不安,眼结膜红肿,流泪,严重者可引起眼睛舯胀,角膜混浊,两眼闭合,并有黏性分泌物,视力逐渐消失。

(2)鼻流黏液,频频咳嗽,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

(3)食欲减少或完全废绝,最后中枢神经麻痹,窒息而死亡。

二、病理变化

(1)眼结膜坏死,常与周围组织粘连,不易剥离。

(2)肺脏淤血、水肿,呈暗红色。

(3)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混浊肿胀,并有泡沫状黏性分泌物。

(4)肝淤血、肿大,肌肉色泽暗淡。

三、病因

(1)鹅舍由于卫生不佳,特别是垫草(料)潮湿,再加上通风不良,就可使垫料、粪便以及混入其中的饲料等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而放出氨气。当雏鹅舍的氨气超过75~100毫克/升,并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降低饲料的消化率及鹅只生长率。

(2)有些地区育雏阶段不放牧。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善。育雏舍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加上未能做好清洁卫生和环境消毒。粪便未能及时清除。在舍温较高(25.8℃以上)、湿度过大(83.2%以上)时就会使粪便和垫料发酵,从而产生大量氨气和其他气体。当氨气溶解在黏膜和眼的液体中,产生氢氧化铵.(一种引起角膜炎的碱性刺激物),可使角膜溃疡而致失明。

防治策略

一、预防

(1)要防止本病的发生,主要措施是及时清扫粪便,勤于更换垫料及清理舍内的其他污物。在冬季及早春季节特别注意定时做好鹅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加速粪尿、垫料的干燥,防止氨气及其他有害气体的产生及聚积。

(2)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带鹅喷雾消毒,可杀死或减少鹅体表或舍内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阻止粪便的分解,抑制氨气的产生,利于净化空气和环境。

二、治疗

(1)一旦发现鹅只出现症状应及时打开门窗、排气孔、天窗、地窗和排气扇等所有通气设施,更换新鲜空气。同时清除积粪,或及时转移病鹅,赶至空气新鲜处。如在冬季应同时做好保温工作。

(2)鹅只一旦发生氨气中毒,应尽快进行带鹅消毒,净化空气,消毒氨气对鹅的直接危害。

(3)当舍内氨气浓度较高而无法及时通风的情况下[https://www.613935.com/],建议往舍内的墙壁、棚壁上喷洒稀盐酸,可迅速降低氨气的浓度。

(4)对严重病例可灌服1%稀醋酸,每只5~10毫升或用1%硼酸水溶液洗眼,以5%糖水供饮水。并加入维生素C(每吨饲料用100~300克)。

(5)增加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同时在饮水中加入硫酸卡那霉素(可溶性粉:每50克含2克,即4%),混饮,按每升水用30~120毫克,连饮3~5天。或在饲料中用60~250毫克/千克,以防继发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对已失明的鹅只,应及早淘汰。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