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养殖的安全越冬技术[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鳖养殖的安全越冬技术[农广天地]
鳖养殖的安全越冬技术[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鳖养殖的安全越冬技术(20131024):
冬眠是鳖的生活习性,近些年,由于养殖户朋友们对鳖冬眠技术掌握的不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本片将详细的拍摄鳖冬眠的管理技术。浙江是我国的养鳖大省,也是我国较早开始人工养鳖的地区,为了让养殖户朋友们更好的掌握鳖冬眠的管理技术,浙江省海洋渔业部门和养殖企业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出了一套系统的管理技术来进行指导。要想让鳖安全越冬,就必须人工的创造一个理想的越冬环境,经过认真研究,越冬工作可分成:冬眠前、冬眠中和冬眠后三个阶段。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鳖的安全越冬技术。
相关知识:
鳖的越冬管理非常重要。特别对于稚、幼鳖和亲鳖。鳖一般在11月份之后水温降至12℃以下时,就潜伏于池底泥沙中冬眠,不吃不动,一直到翌年4月。水温15℃以上时开始复苏。在长达半年的冬眠期间,稍有不慎,会造成严重损失。鳖的越冬管理技术有:1、越冬前强化培育即在越冬前的一至二个月除了按正常要求投喂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外,还要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活鲜饲料。如动物血、内脏及螺蚬、蚌肉、鱼、虾等。若只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需添加3%-5%的植物油,使其体内积累贮存一定量的脂肪和营养物质,满足越冬期能量消耗,增强抗寒能力。2、选择条件好的越冬池越冬池应选在阳光充足、避风、温暖、安静的地方。池底用10-20ppm漂白粉清塘消毒,并曝晒2-4天;然后铺上20-30厘米厚的软泥或黄沙供越冬潜伏。
亲鳖池进入冬眠之前应更换一次池水,越冬期内水位保持在1.5米,北方寒冷地区应在2-2.5米。1-2个月换出1/4-1/5的池水,以防止池水污染。春天亲鳖复苏后,池水深度降至0.8米左右,提高水温,促进性腺发育,使之提提产卵。3、注重越冬池的保温稚鳖在无保温措施时,室外自然越冬,死亡率高达70%-90%。因此,稚鳖最好移入室内池中越冬或露天池加盖棚,密度为100只/平方米。室内越冬也应将池水灌满,并在池顶放上竹帘,其上铺一层柴草保温,或采取别的措施,防止池水冰冻。室内越冬成活率可达80%-90%。越冬适宜水温4℃-8℃,15℃以上,稚鳖因代谢旺盛,但不摄食,消耗体内储存营养过多,而致死亡。还要注意室内的空气流通。4、调节池水水位成鳖或幼鳖自然越冬时,要把水位提高至1.5米以上,并保持池塘周围的环境安静。5、补养对于水质过分清瘦的越冬池,可在池塘边堆施一些有机肥料,即可肥水,又可发酵提高水温。
人工养鳖,最适宜的温度是30℃左右。如果温度降至10℃以下,鳖就不吃不喝,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状态。因此,在冬季养鳖,如果能够采取加温措施,就可以防止鳖冬眠,促进鳖的生长。
如何给鳖池里的水加温呢?主要有三种方法:
一是利用温泉或火电厂废热水加温[/]。温泉的水,含有钠、钾、碳酸氢盐和多种微量元素,有利于鳖的生长。将温泉的水,经过掺兑,把水温调至30℃后养鳖,鳖在冬季不冬眠,6月龄的稚鳖可达100克,12月龄可达800-1000克。如果没有温泉,也可采用火电厂废热水。
二是利用太阳能加温。如密闭式太阳能温水器、循环式太阳能温水器和流动式太阳能温水器等,再配备冷暖空调设备,使冬季鳖池水温保持30℃左右。这样,在每平方米饲养20-25只稚鳖的情况下,经6-7个月,只重可达130克上下,然后,按每平方米饲养6只,再经10-15个月,只重可在500克以上,最大的可达1000克。
三是用电、油或煤气加温。可采用双层烫料温室或蒸气直接加热式锅炉加温装置,使鳖池水温一直保持在30℃左右,若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3只左右,经过一年的饲养,只重同样能达到500克的商品鳖规格。
这三种冬季养鳖的加温方法,以第一种为最好,因为利用温泉或火电厂废热水给鳖池里的水加温,方法简单,容易控制,成本低廉,效果显著。有条件的地方应首先考虑采用。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