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刘世勇:网箱草鱼养殖赚千万财富【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刘世勇:网箱草鱼养殖赚千万财富

[致富经]在危险水面下赢回财富(20120621)视频转自:CCTV7央视七套致富经官网

刘世勇:我是这样认为的,自己这个产业要做大,就必要要有加工厂。

妻子:他讲我们万安县,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养殖加工厂,我们不可以呢。

渔民:有了它之后,我们产销一条龙了,我们在收入上肯定有提高了,大大提高了。

渔民:销路什么我们不用愁,我们就管养鱼,拼命地养。

2006年初,这个承载着刘世勇财富梦想的加工厂开始动工,刘世勇信誓旦旦描绘着心中的事业版图,梦想着建立起一个强大的水产王国,他引进的都是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准备大干一场。但刘世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加工厂不仅让他在几个月之后就几乎倾家荡产,更让库区200多个农户陷入恐慌。

2012年5月26日,记者来参观这个工厂,可是看到的却是眼前这样的场景,想象中热闹非凡的加工厂如今却安静得有些吓人。

刘世勇:这个是工作台,一个人一个位置。在这切片,切片以后还有个小篮子。它这个一滑过来,皮就从下面走掉,我这个20年不生锈,我就摆这里20年不生锈。

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个工厂如此冷清。

原来就在2008年,加工厂刚建成,就赶上了全球金融危机,鮰鱼出口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个花了2年时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的工厂,只运转了不到4个月就停工了,随之停止的还有刘世勇和200多户农民的希望。

刘局长:加工产建起来以后,从第一天加工那个时候刚好是08年10月,刚好是金融危机最开始发的时候,所以整个行业受到很大的打击。

渔民:前途渺茫一样的,投了这么多钱下去,大家辛辛苦苦一年下来碰到整个情况下来没办法。

渔民:渔民啊,基本网箱都控制了,没有去养了。

祸不单行,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雪又给养殖基地带来了一场灾难。

渔民:当时的情况比较惨,2008年是比较惨。

这时候的刘世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建加工厂,他几乎投进了全部资产。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很多农户要退出合作社。

渔民:当时我们也处在一个进退两难的状态,是真的,我们只是想,跟着刘总有没有出路了。

渔民:他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希望了。

刘局长:这个农民也很纠结,到底怎么弄,怎么养。从单纯的养殖个体来说,减了百分之七十八十。

当初满怀激情投身水产,可如今却换来的是农户们带着失望离开。被视为救星和靠山的刘世勇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那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来到江边,一站就是一天。

妻子: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下,我看着他这么痛苦的时候,我真的想哭了,你是真的不知道,我早上起来,他就好早就起来了。

刘局长:如果当时刘总他,没顶住这个压力,说实话撤了。反正亏,亏钱啊。那整个万安的,特别是库区的水产就要倒退5年。

是退出,还是留下,重压之下,刘世勇该何去何从?谁也没有想到,几天之后,刘世勇做出了一个举动,就是这个举动不仅挽留了大部分农户,也给万安县的水产养殖带来了转机。

妻子:我们既然在万安县树立了这面旗子,我们就要把它树到顶,赔,亏本了,就我赔。工资照发,想办法嘛。向银行贷款,这个时候银行帮了忙。

渔民:肯定感动了,人家有亏那么多的时候。照样拿工资给我们没损失我们一分钱。

渔民:叫我们放心,我不会走掉的。

刘世勇:工资是稳定的,哪怕是我略亏一点,我也要给他们发好工资。我是以自己的心来换人家的心。

刘世勇借钱发给渔民,这让他们大为感动,很多人又选择留下,但是接下来的路怎么走,大家还是一片茫然,他们期待着刘世勇能够想出一个办法重整河山。可是当刘世勇宣布自己的计划时,农户们却更加绝望,他们认为刘世勇所做的是一个必输之赌。那么刘世勇究竟想出了什么样的计划呢?

这里是赣江上距离万安水电站20公里处的水域,平时水流就很湍急,每到汛期,水位会产生很大变化,鱼会产生很强的应急反应,要是赶上水电站泄洪,水的流速则更是惊人。这些都是养鱼极需要避讳的。可刘世勇却要在这里建一个万安县最大的养殖基地,大规模养殖草鱼。

渔民:不行啊根本就行不通啊。因为我们知道那个水,因为我们从小从水里长大的。水急啊,因为泄洪是这样,我们最怕就是怕泄洪时,怕我们的网箱顶不住压力。

记者:这水有那么大力量?

渔民:有啊有啊。

渔民:那就肯定那个浪就搞掉,破掉啊,这个网箱搞得要破掉。

渔民:我们肯定不搬,我们要不然就退出。

祖祖辈辈在赣江上养鱼的农户们认为,刘世勇这一次是自寻死路,他选中的那片水域根本就不能养鱼,也从来没人敢在那里尝试。可刘世勇却一举向银行贷款500万元,离开了江西,他要去买一样东西,他向农户保证有了这件东西,他的这场赌就有了一个必胜法宝。刘世勇到底去买了什么?他又为什么一定要把鱼放在凶险的大库里养呢?这个在渔民们看来是必输的赌,刘世勇到底能不能赢呢?

2012年5月27日,记者带着好奇去参观刘世勇选中的那个基地,我们远远的就看见了这样的场景。走进一看,记者发现,这些网箱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网箱有很大不同。

刘世勇:抗风浪网箱在我们大库里面养,再大的风浪,涨洪水啊或者下大暴雨啊,都不影响,除了在海里看过那么大的,在国内淡水我们目前还没发现过这样的。

这种抗风浪网箱,主要用于海洋养殖,最高能抵御12级台风。在中国淡水养殖方面刘世勇是第一个启用的。有了抗风浪网箱的保护,在这里养鱼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这种抗风浪网成本很高,每一个都在10万元以上,是普通网箱的20多倍,那么刘世勇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本呢?

渔民:当时亏了这么多又再投入,就网箱成本就接近200万了。还加上人力劳力鱼苗搞了又几百万。

刘世勇为什么在几乎倾家荡产之后投下巨资非要把鱼养在这里?而且养的还是很平价的草鱼?渔民们都很担心这次投资能否回本,而刘世勇却显得信心十足。这个半路出家的养鱼老板究竟打的什么算盘?

对于这个疑问,刘世勇亲自给我们揭开了答案。

刘世勇:我这个鱼跟它就是有区别,我这个就是黝黑发亮的,这个鳞长的很密,要是它这个鳞是散的,像它这个鳞是散的(就不好),我不是叫你,我刮都刮不动,你看。

记者:让我试一下。

刘世勇:你刮一下看,是吧?

记者:我用同样的力气刮,你看,我挂了这么几下,好我再刮下这个,呦,这一下出血了吗,真的是不一样。

这两条鱼的生长周期都是一年,可是我们看到两者有很大的差别。

原来,刘世勇当初执意要把鱼养在那片别人认为不能养鱼的水域,有他的用意所在。

刘世勇:对这个水我太了解了,我知道这个水好,我才敢去投这个,所以冒最大的险。我就看中这个水流,为什么可以跟人家拼,我就是拼我的质量。

水产局局长:安全没问题的情况下,鱼不会逃不会冲掉的情况下,那这片水域是最好的,清水样的流水清水养的,鱼的活动范围也大,所以这个鱼也健壮,运输也好运,成活率也高。

经销商:一个年头是不会长这么大,说环境好,生长周期就要短一点。

渔民:我们养出来的草鱼,跟他们养出来的我们就有比了。

经销商:我们来了好几个月都没回家,因为他这个质量挺好,我们就愿意托。

一个抗风浪网箱就能养10万斤鱼,是普通网箱的50倍,而且刘世勇的草鱼质量上乘,每斤都能比普通的草鱼多卖5毛钱。2009年,草鱼销售额就达到了3000万元。刘世勇靠着一步险棋力挽狂澜,只用了一年时间谷底翻身。

渔民:你像前几年这么大压力我们还挺过来了,那是不可能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渔民:没有他肯定没有我们的今天。

从2009年开始,刘世勇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000多万元,有越来越多的农户跟着他致富,而万安县也因为刘世勇而跨入江西省水产大县行列。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现在的刘世勇反而增添了一份淡然。他经常到那个已经停工的加工厂看看,刘世勇说,他从不后悔投资这个让他几乎倾家荡产的加工厂,因为他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刘世勇:说穿点国内市场终究会走到那条道路,应该一定会走上那条道路。最明显的就是,我自己女儿我儿子他们杀鱼杀不了,他就是不会干。

这个沉睡的工厂承载着刘世勇的一个梦,他期待着,有朝一日这个加工厂能够重新启动,带领更多的渔民们奔向更大的财富。

编导:郭佳

摄像:程诗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