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与鳊鱼池塘混养技术关键【库百科农业网】
淡水白鲳与鳊鱼池塘混养技术关键
淡水白鲳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病害少、易捕捞、肉厚剌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扩大池塘养殖对象、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是一种有价值的鱼类;鳊鱼比较适于池塘静水养殖,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民心工程”项目实施中,积极推广池塘淡水白鲳与鳊鱼混养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受到了当地渔(农)民的欢迎。现将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一、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池底平坦、淤泥较少,面积以10~20亩为宜,水深2米左右。
二、清塘消毒
冬天抽干池水,冻晒数日,清除过多淤泥,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用量为150千克/亩,以杀死病原菌和其他敌害生物。
三、池塘注水
根据苗种放养时间适时向池塘内注水,水深控制在0.8~1.0米,以利提高水温。注水时用40目网袋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内。
四、苗种放养
1. 苗种质量。选择体格健壮、无病无伤、无寄生虫、无畸形的苗种。
2. 淡水白鲳鱼种放养。鱼种规格为10~12尾/千克,放养密度为800尾/亩,放养时间在5月初。
3. 鳊鱼鱼种放养。鱼种规格为20~30尾/千克,放养密度为1000~1200尾/亩,放养时间在1月份。
4. 搭配鱼种放养。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产量,可搭配放养少量鲢、鳙鱼。鲢、鳙鱼规格为6~10尾/千克,放养密度分别为40尾/亩和60尾/亩,放养时间在1月份。
5. 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用3%~5%食盐溶液浸浴消毒5~10分钟,以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
五、饲喂管理
选择优质颗粒饲料投喂,开始投喂粒径为1.5毫米的饲料,之后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的粒径,颗粒饲料蛋白含量应在30%以上,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水质、水温和鱼的生长情况灵活掌控。一般可将饲养期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前期和后期的日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5%;中期气温较高,鱼摄食旺盛,日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5%~10%。前、后期日投喂2次,上、下午各投喂1次;中期日投喂4次,上、下午各投喂2次。上午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60%。
六、水质管理
每15天注入新水1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深;每月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30%;每月对水体消毒1次,交替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预防鱼病发生。定期用微生物制剂调节养殖水体水质,适时用增氧设备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为鱼类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
七、鱼病防治
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定期有针对性地预防鱼病,发现鱼病后及时诊断,对症用药。
八、加强巡塘
每天坚持早、中、晚巡塘,注意观察天气、水质和鱼的活动、吃食情况变化,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此外,要认真填写塘口管理记录表。
九、注意事项
1. 淡水白鲳生长速度快,选择在7月底前将其起捕销售,这样做有两大好处:一是此时市场行情好,销售价格高,可增加养殖效益;二是淡水白鲳起捕后,降低了池塘内鱼类密度,为鳊鱼后期生长提供了舒适的水体空间。
2. 捕捞淡水白鲳时一定要选用大眼网,以免鳊鱼受伤。
3. 要加强鳊鱼出血病的防控,以免造成损失。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
相关推荐
朋友刚看过
热门排行
- 1柯尔鸭是什么鸭子?2021年养柯尔鸭赚钱吗?
- 2养殖业什么最赚钱农村项目,这6个养殖项目,想农村创业的可以试试
- 3野鸡晚上在哪里?几个捕捉野鸡的小技巧_库百科山鸡养殖
- 4梅花鹿的发情鉴定与配种方法_库百科梅花鹿养殖
- 5马的繁殖技术
- 6竹鼠种类图片大全_库百科竹鼠养殖
- 7水貂皮和貂皮的区别_库百科水貂知识_库百科水貂
- 8鸭子要下蛋的前期反应 新鸭下蛋前的征兆
- 9常见蜗牛种类大全 蜗牛的种类大概有多少
- 10地锦草的功效与作用:地锦草治糖尿病是真的吗?
- 11野鸭子是国家保护动物吗_库百科养鸭
- 12水貂好还是貂好_库百科水貂资讯_库百科水貂
- 132021年最新20张大合集来了,看有没有你认识的?
- 14观赏鱼烂尾烂鳍烂鳞用什么药?
- 15穿山甲粉多少钱一克_库百科穿山甲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