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池塘鱼菜共生技术(视频) [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来源:习南之家 |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池塘鱼菜共生技术(视频) [农广天地]

池塘鱼菜共生技术(视频) [农广天地]  视频来自:CCTV农广天地

[农广天地]池塘鱼菜共生技术(20140813)

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的不断增加,池塘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了制约水产养殖的一个瓶颈。以前人们主要靠微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但是成本太高。如今在重庆,有一种办法可以在减少微生物制剂使用的情况下,有效地缓解池塘富营养化的问题,这就是池塘鱼菜共生技术。池塘鱼菜共生技术很简单,它通过搭建浮床,然后种上空心菜。利用蔬菜来吸收水中的氨氮和磷等营养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池塘鱼菜共生技术是建立在以养鱼为核心的基础上,种菜的目的就是为了养好鱼。因此,种上菜的池塘仍然需要正常的管理,并且是一点都不能放松的。池塘鱼菜共生技术虽然很简单,操作也很方便,但是传达出的理念却很有价值,它对我国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广大的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池塘鱼菜共生技术。

池塘鱼菜共生技术(视频) [农广天地]【库百科农业网】

鱼菜共生技术是一项涉及到微生物、植物、鱼三者共营共生的技术,利用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循环可持续动态发展,达到一种仿自然生态而胜于自然生态的人工系统。

水下养鱼,水面种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吸收了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既能净化水体,减少鱼病,同时鱼的排泄物为蔬菜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生产出的蔬菜达到绿色有机蔬菜,实现了养鱼池与无土栽培植物组合的“黄金搭档”。系统中的物质就地进行良性循环,能量朝着鱼、菜双方有利的方向流动,物尽其用,无废化生产,属典型的生态循环经济。

相关新闻:

重庆璧山:鱼菜共生 让村民偿到新型种养甜头

几根塑料管,两层纱网,固定起来便是一个“箱体”,箱体上长满了绿油油的空心菜,数十个箱体串连成排,如一条绿色的绸带漂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别致,而亮眼。日前,笔者在璧山县青杠街道大森村一组张宝忠的鱼塘里,看到了这种新型的种养模式--鱼菜共生。

“别看这点菜的面积小,但作用大哟,不仅能让鱼塘的水质得到净化,还能让鱼少得病,这种技术确实不错,值得推广。”张宝忠说,自己有两三个鱼塘,也养鱼养了好几年,之前只是听说过“鱼菜共生”,但确从未尝试过,今年4月,在政府农技部门的鼓励、帮助下,才开始在其中一个鱼塘“试点”,“没想到这一试,效果还很不错,看到这门技术有甜头,有好几个养鱼户也开始学着做了。”

笔者发现,一个箱体的构造十分简单,就是将四根塑料管固定成长方形,下面再固定两层纱网,生机盎然的空心菜便长在纱网上。每一个箱体面积约有5、6平方米,在这个不足3亩的鱼塘里[来源:www.613935.com/],这样的箱体有30来个。张宝忠介绍,搞鱼菜共生,投入并不大,一个箱体的成本也就几十元。

“其实这点投入根本不算啥,使用鱼菜共生,不仅可以摘菜卖,鱼也长得好,这些收益早超过了那点投入了。”张宝中介绍,往年为治鱼病,他都要施药三四次,这笔省下来的药费加上这两个月摘菜卖的收益,他至少获利2000多元。

鱼菜共生技术是一项利用微生物、植物、鱼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可循环可持续动态发展,从而达到共营共生的技术。这项技术不仅能带来更可观的收益,对生态环保也意义非常。目前,青杠街道正在进行试点,明年将进行广泛推广。

重庆铜梁县推广鱼菜共生项目2500亩实现新突破

近日,记者来到侣俸镇永乐村七社周良云家的池塘边,老远就看到水面上一片绿油油的空心菜。走近仔细观察,才发现鱼塘里一个个浮框依次排开,浮架上郁郁葱葱的空心菜把鱼塘装点得生机盎然。

据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负责人介绍,周良云是重庆市命名的养鱼能手,他积累了丰富的池塘管理经验。2012年,县水产站将他的鱼塘作为“鱼菜共生”生态养殖项目示范点。该示范点地处铜延路旁,来往车辆、行人多,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预计示范点今年亩产值1.5万余元,其中水生蔬菜的亩收入在2000元左右。

周良云鱼塘种菜成功,去年和今年迎来了县内外参观学习的渔农10余起。周良云现身说法,不但把高产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参观的渔农,还上门指导技术。

据该负责人介绍,鱼菜共生项目不但收到了增产增收的效果,还降低了水电、鱼药等生产成本,净化了水质,提高了鱼的品质,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增产增收好项目。

今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侣俸、土桥、平滩、少云等5个镇8个村实施“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养殖推广项目”2500多亩,成鱼亩产1000公斤,蔬菜亩产500公斤,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实现了种养业的新突破。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